大豆在美国的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ssof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栽培作物之一,自古以来,大豆不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主要粮食来源和优质植物蛋白来源,还在农作物种植、植物油脂补充、牲畜饲养等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历史上大豆在中国经历了从野生生长到人工栽培、从成为人们的主食到转向副食、从主要向世界出口到依靠从美洲进口的历史变迁,大豆也在此发展过程中先后通过不同的路径被广泛地引种传播到世界各地,到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多重利用价值的重要作物品种。相比大豆在中国可以追溯千年的悠久发展历史,大豆被引入美国则是在近几个世纪左右发生的。18世纪中期大豆传入美国后并没有很快地发展起来,而是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缓慢发展后,主要作为一种牧草作物开始被广泛地推广并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新大豆品种的引入、大豆加工技术进步和大豆新用途的不断被开发等,美国大豆开始进入快速产业化发展阶段,并于20世纪50年代超过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此后,美国大豆开始全面产业化发展,在不断满足美国国内大豆加工需求的同时,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行大豆及其制品的对外出口贸易。虽然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美洲国家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业相继发展,对美国大豆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造成了影响,但美国仍然保持着世界最大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美国大豆最大的输送地是历史上的大豆起源地和主产国中国,随着20世纪末期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放开,大量美洲大豆开始进入并逐渐占领了中国的大豆市场,中美两国大豆生产和出口的相对优势地位完全发生了逆转。鉴于历史时期大豆在美国取得的让人瞩目的发展成果,把中国原产作物大豆在美国的发展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历史文献法、定量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并在大量一手英文文献和统计数据资料的支撑下,将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分期。通过绘制多个相关的图和表,对大豆在美国本土化的发展和动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中美大豆发展比较中为中国大豆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研究主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的历史背景。中国有着丰富的野生大豆资源,经过人类不断地采集和驯化,大豆最早在中国有了栽培品种。此后几千年的栽培和利用过程中,大豆通过与不同国家间的农业交流互动,曾先后在不同时期被引种种植于亚洲、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大豆在美国的传入是在地理大发现与海外贸易兴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早期主要通过四条海上路径分别从不同国家传入美国。第二部分分别从大豆生产、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组织制度四个方面对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的具体发展情况展开追溯。首先,对大豆在美国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期。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和官方统计数据的整理,将大豆生产在美国的发展进程大致划分为:早期引种和缓慢发展时期、快速发展时期、波动发展时期以及稳步发展时期。在四个发展时期中,因为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政策、技术水平、社会背景等因素不同,大豆生产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看,大豆生产在美国经历了从一种新奇作物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经济作物的变迁。其次,从大豆生产技术的进步展现其本土化进程。在大豆育种和品种发展上,美国的大豆品种在美国经历了由少到多的过程,早期世界范围内的引种活动为美国大豆传统育种和新品种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亲本原料,20世纪末以后则开始转向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开发和种植;在大豆栽培和收获技术发展上,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贮藏等都有不同的变化;在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上,也形成了针对美国大豆病虫害类型的主要防治手段。再次,从大豆加工利用的变化展现其本土化进程。大豆在美国的利用方式,从主要作为牧草作物发展为主要作为豆粒收获进行加工利用。作为牧草作物期间可当作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干草饲料、放牧或肥田等多种方式利用。而作为大豆加工则主要制成豆油、豆粕和大豆食品等。最后,大豆在美国的本土化发展还表现在包括政府机构和高校、相关企业公司和行业协会等方面的组织机构发展上。第三部分是对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的动因进分析和探讨。通过对大豆在美国本土化发展过程的梳理,指出历史时期内美国大豆产业的兴旺发展并不是只由单一因素导致的,应该说大豆在美国的发展是以自然为前提、以政策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和以合作为依托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而作用的结果。第四部分通过梳理中国和美国大豆生产地位的转换,以及对相对优势地位转变的动因分析,结合大豆在美国本土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历史教训,努力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大豆产业乃至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大豆在美国引种推广及本土化进程的历史探究,试图从多方面分析和总结大豆在美国本土化和快速产业化发展的动因,为农作物的引种推广及本土化研究带来启发,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大豆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 浸润、转移是胃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黏附参与胃腺癌浸润、转移的整个过程并起关键作用。唾液酸化路易斯寡糖-X(sialy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目前,农村电网建设中10kV配电线路设备也得到了有效发展,为农村生活带去了巨大便利。但是,从实际工作来看,农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栓辅助微波治疗HPV感染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8例HPV感染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
钙钛矿太阳电池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高效薄膜光伏器件,具有光谱响应范围可调、可以采用溶液工艺制备等独特优势,目前已成为光电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高质量的钙钛矿太阳电池有
本文采用人体测量和问卷方式对113例在校大学生的体格和应激性饥饿焦虑评分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体格类型分布不理想.瘦弱型体格比率较高且普遍存在在应激性饥
0引言防避台风是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将台风中心的预报位置与本船的船位点标绘在台风位置标示图上,研究本船与台风的相对位置及相互间动态的发展态势,然后用
目的研究不同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可溶性炎症因子CD40L(sCD40 L)、可溶性P-选择素、IL-8和IL-10水平以及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自2009年问世以来,以其高的吸光系数、高的载流子迁移率、适宜的带隙、长的载流子传输距离、可溶液加工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在薄膜太阳能电池
作为一名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虽从未宣称自己为女性主义作家,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都是女性,其视角多为女
周星驰电影是香港电影的重要代表,20世纪90年代,随着内地互联网的开放,周星驰电影作为最早一批被内地网民广泛研究的对象,对内地网络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周星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