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香港电影(1950-2014)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ui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在鸦片战争之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随英国而来的基督教开始进入香港的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数量众多的基督教信徒、大陆难民以及专业人士等撤入香港,短时间内涌入香港的难民人数之庞大,使得香港一时成为名副其实的“难民社会”,港英政府并不愿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救助难民。在此情景下,从大陆撤退至此的基督教各宗派和众信徒发扬宗教的慈善精神,致力于在物质生活、孩童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帮助流落异乡的难民们重整生活秩序,这其中就包括1951年来港的吴宇森一家。由于基督教的无私奉献,因此自1950年代开始,基督教在香港的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也成为香港电影无法回避的时代大背景,基督教与香港电影在时代创造的机遇下产生了遇合。这种遇合首先由基督徒电影人发起。1949年由内地来港定居的“联华之父”罗明佑是一个基督徒,他将香港基督教搬上银幕,拍摄了《重生》(1950)和《人道》(1955),影片以基督教精神作为叙事的核心,着力于宣扬基督教的仁爱和福音。由此之后,随着香港电影日益摆脱大陆电影的影响,逐渐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并最终发展为独具岭南文化特色的“港产片”,基督教也随之在香港多种题材、类型的电影中生根发芽,展现出多姿多彩的丰富形态,对香港电影的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因此,基督教与香港电影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梳理的研究课题。本文具体章节的研究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论述基督教与香港电影遇合的时代背景。这一章将阐述现代香港的社会进程,以及现代香港进程中的基督教和香港电影的具体情况,从宏观层面介绍基督教与香港电影的历史语境,以便更好地进入具体文本。第二章从历史层面论述香港电影如何表现基督教文化的。这一章将以香港历史进程为背景,以香港电影的阶段性发展为分期,梳理三个历史时期中的香港电影在不同题材、类型中呈现基督教的差异性,并总结每一时期的共同性。第三章考察香港主流电影中的两位基督徒导演龙刚与吴宇森,是如何在他们的电影中建构基督教论述的。龙刚和吴宇森作为香港不同时期的重要导演,在电影中常常表现基督教,因此本章将仔细分析两位导演作品中的基督教谱系。第四章以近年来香港基督教机构影音使团为分析对象,考察其生产的数十部福音电影在制作、发行、放映等模式上有哪些不同于主流商业电影的特点,并且分析这些特点与福音电影的风格是如何影响的。综上所述,本论文希望以基督教为观察的视角,对香港电影中的基督教文化做一番历史与现状的全面梳理,同时对一些深受基督教影响的香港电影人和电影类型也作重要的分析,这样将有助于全面认识香港电影。
其他文献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以跨文化传播理论作为分析视角,从相关概念的界定、赛事体育展示的要素、赛事跨文化传播的特色、赛事体育展示的问题、赛事体育展示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对目前
建立有限元数学分析模型来分析曲轴的受力情况及主要损坏方式,模拟施加载荷及约束。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曲轴进行参数化分析,分析曲轴所受的最大拉应力及最大剪应力、应力分布
矿业企业作为传统产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推进公司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有助于矿业企业全面提升竞争力,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分析全面预算管理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来源于植物的、有雌激素样作用的天然化合物,近年来由于它显示出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保护作用和潜在的防癌作用,因此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研究证明植物雌激
5月12日上午10点,贵州省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内人头攒动,一场题为“反思我们的文学传统”的讲座正在进行。讲台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洋洋洒洒地脱稿而谈。从
普通高校体育社团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本文对普通高校如何有效地利用体育社团作为德育载体进行了
<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3月出版,19.8万字,46元该书系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专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先生研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一部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