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菌特异性毒素组分的纯化及化学结构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HIWEI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大量研究表明,病原物(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et Suggs)产生的致病毒素(HT-毒素),是诱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本试验以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99-2菌株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通过分离图谱、峰高、峰面积等不同的角度相互比较,对HT-毒素分离、纯化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摸索。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超纯水作为流动相能够较好地将HT-粗毒素分离;在254nm~269nm波长范围内,紫外检测灵敏度高,便于毒素组分的观察与制备;流动相的pH值对HT-毒素的分离度有很大影响,在pH3.25时,各色谱峰分离度较好;空白对照表明,在检测波长范围内及最适pH值条件下,流动相无任何紫外吸收。试验选用1.8mL/min作为流动相的流速,并在57分钟后加入2%甲醇。这样,HT-毒素完成一次分离需要80分钟,可分离到13个组分。 利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对分离、制备的各组分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组分1、组分3(为混合组分)和纽分6对供试的玉米品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性。组分3和组分6在OH43Ht,玉米上引起的病斑面积大于在其它品种上的病斑面积。经HPLC分析比较,组分6与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分离到的特异性组分(HT-7)为同一组分。此外,本试验还分离到了一些无毒性的组分,并对活性组分6的纯度进行了定性分析。 对标准毒素组分(5-羟甲基-2 呋喃甲醛)进行HPLC分析发现,该组分与本试验分离到的组分8的保留时间相同。 在HPLC分析的基础上,对活性组分进行了制备,并利用质谱(MS)、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等波谱手段对组分1和组分6的化学结构进行了初步鉴定。推测组分1的分子量可能为163,含甲基、亚甲基、-C-O-等的糖类;组分6可能为含有不饱和双键、羰基、亚甲基、分子量为142的化合物。具体的化学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鉴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指导在产科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产妇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实验组应用母乳喂养指导.比较两组产妇满
目的:探究分析注射用丹参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周围性神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周围性神经病患者为
目的:探讨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98例,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白细胞、TLC、血小板、Hb等指标与治疗前
本论文通过对莆田市延寿村千亩橄榄园的橄榄星室木虱种群动态和天敌种类的研究,明确了橄榄星室木虱在莆田地区的生活史、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和天敌种类。橄榄星室木虱在莆田地区
杂草防除方法很多,化学除草目前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最佳途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加入WTO,除草剂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化学除草构建理论及体系已不能完全适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胆结石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胆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30例,
目的:研究子宫压迫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孕妇产后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将采取止血药物以及静脉注射缩宫素等常规治疗方法33例作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