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CERKL相互作用的蛋白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以感光细胞进行性丧失为表现的遗传异质性疾病。1998年由一个西班牙的研究组,通过对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ARRP)进行连锁分析,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2q31-2q33,并命名为RP26。后在两个无血缘关系的RP西班牙家系中发现该位点的新克隆基因CERKL存在相同的纯合突变,认为该基因是一个新的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目前有关CERKL的文献报道只有5篇,对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及突变后所引起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分子机制都不清楚。为了研究该基因在体内的生物学功能,揭示其在视网膜中的代谢途径,本研究克隆了CERKL基因全长,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CERK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期通过这一线索获得CERKL基因的功能信息,为研究CERKL致病机理提供分子基础。 实验首先通过巢式PCR方法从HeLa细胞cDNA中扩增得到CERKL基因全长,然后将其作为目的基因构建筛选时所用的诱饵载体pGBKT7-CERKL。转化酵母AH109细胞,检查细胞毒性和自激活作用。再将pGBKT7-CERKL和来源于人胰腺的cDNA文库质粒顺序转化酵母AH109细胞中,通过营养缺陷型培养基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随后将所得的560个克隆通过多次营养筛选、酶切鉴定、α-gal分析、一对一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回复性实验排除假阳性克隆。最后借助数据库中的BLAST工具对候选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确定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经过筛选和多重验证,最后确定了2种相关蛋白,分别为CTRC(Homo sapienschymotrypsin C preproprotein)、EIF3S9(Homo sapiens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factor 3 subunit 9)。 总之,本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2种可能与CERK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对这些蛋白的最终确认,以及对它们与CERKL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必将为我们认识这一基因的结构与功能,阐明其引起RP的致病机理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叫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s,OLED)因其具有发光效率高,色彩丰富,驱动电压低,器件结构简单等优点而被誉为“梦幻显示器”,是当今国际平板显
纳米三氧化钨(WO3)是一种比表面积大、价格低廉、化学和热稳定性高的纳米半导体材料。本文通过简单方便的旋转涂膜法制备了纳米WO3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
单嘧磺酯属磺酰脲类除草剂,是继单嘧磺隆之后创制的又一个超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试验代号#94827,化学名称N-[2’-(4’-甲基)嘧啶基]-2-甲酸甲酯基苯磺酰脲。原药对皮肤无刺激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