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工匠文化体系及其传承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ZDA105)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文旨在立足《三才图会》的设计文献研究,探讨中国传统设计理论的基本问题,从而深入挖掘民族本土设计实践和设计文化资源。《三才图会》是中国古代一部极其重要的设计文献,既包括文字文献,更有丰富的图像文献。本文以《三才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6月发行的版本)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文献内容进行了系统阐释,并重点选取与设计直接相关的《宫室》、《器用》、《衣服》三卷,在逐字逐句完成点校整理的基础上,从设计学的本体出发,着重从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环境的关系三个层面展开分析研究,力求总结和提炼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阐释它们对于古代设计实践的影响,以期从历史借鉴中发现其当代价值。本文除第一章导论外,主体部分包含六章内容。第二章阐释了《三才图会》的逻辑结构,重点突出了文献结构和文献内容,为便于记述理解,本文对文献内容包含的十四个门类大致分为总纲、自然、器物和致世四个部分。第三章从总体上阐释了《三才图会》设计理论体系,即:“一个核心(’三才’思想)、三大系统(图像设计系统、技术设计系统和设计领域系统)”,并总结分析了这一设计理论体系的核心、特征和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结合对《宫室》、《器用》、《衣服》三卷内容的深入阐释,解构了囊括衣食住行用的设计领域系统,分析了古代的图像设计系统和技术设计系统。第七章探析了《三才图会》设计思想对中华传统考工学设计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其具有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本文的核心观点:一、“三才”思想作为《三才图会》设计理论的核心,继承了中华传统考工学设计体系的思想源头和设计方法。其显著特征是注重处理人与天地的关系,将人观察世界、体悟世界、把握世界的经验进行总结,记录事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设计的思想源头、设计的宗旨、设计的方法、设计的审美观照等理论层面上指导着设计实践的开展,使设计具有自然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呈现出天人合一的设计境界。二、《三才图会》凸显了“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全书按照王圻经邦济世的务实思想原则构架,按照天、地、人的“三才”哲理逻辑进行编排,呈现出全局性、系统性的特色。从当代设计的角度来看,本书所辑录的设计文献内容,围绕“人”出发,涉及到当代设计的诸多领域,于当代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价值。本文的创新观点:一、本文从设计学角度阐释古代设计理论,且将着眼点立足于当代设计体系构建的本土化。论文最大的意义不在形而下的完成了一个设计任务、或一项科技发明,而是在形而上的理论层面努力探索古籍中出现的或琐碎或成片的设计思想与理念,整理对构建当代设计学体系有价值的一字一句,并深入研究其要义。二、本文是在对《宫室》、《器用》、《衣服》共19卷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点校基础上深入开展的研究。《三才图会》为古文,迄今为止不仅未有全本的点校本出现,即使单卷的全文点校也未曾有人做过。由于参考的版本为明版,生僻字多,不易辨认,对某些现代己弃用的字形,需要搜集多个不同版本的图会参考比照,找出其真正含义,点校整理工作既具创新性,更有艰苦性。论文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突破以往将研究中国传统设计理论的方向置于造物范式、造物活动的做法,从设计学本体出发,重视与设计相关的历史渊源、文化模式、社会形态、意识形态、风俗习惯、大众心理等因素,有助于理解古代设计思想的传承性特征和创新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设计思想的精髓。本文有待深入的地方:一是由于《三才图会》体量十分庞大,虽然我们做了大量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但仍感觉还有诸多文献有待深入研读阐释,尤其是《宫室》、《器用》、《衣服》三门之外的文献,在本文中展现不够。二是由于时间关系,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探讨。如对“三才思想”阐释还不够系统深入,对中国传统设计中各领域的研究尚显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