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缩裂缝对历史建筑木构件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28次 | 上传用户:netf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材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曾普遍运用于历史传统建筑中,现存的古建聚落绝大部分是木结构建筑。然而,木材因其独特的各向异性特征,使得木结构受温湿度的影响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产生顺纹干缩裂缝,而历史建筑中的木构件历经岁月,干缩开裂现象更是严重。因此,在评定历史建筑聚落残存木结构的安全性时应该考虑干缩裂缝对木构件承载力的影响。为了确定纵向干缩裂缝的存在对木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设置人工扇形缝模拟自然干缩裂缝的方法,设计了4组共8根带有不同裂缝尺寸的圆形截面杉木长柱的轴心受压试验和4组共8根带有不同裂缝尺寸的方形截面杉木长梁的三分点抗弯试验,研究纵向裂缝对木柱轴压承载力和木梁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构件尺寸、试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设有纵向扇形缝的试验柱轴压极限承载力较未开缝参照柱轴压极限承载力有所降低,且裂缝深度较浅时承载力降低程度可忽略不计,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加木柱轴压极限承载力下降程度会更加明显,当纵向干裂木柱的裂缝深度达到木柱柱径64%左右时构件轴压极限承载力较完整木柱构件下降程度可达20%;设有纵向扇形缝的试验木梁抗弯极限承载力较未开缝参照木梁抗弯极限承载力有所降低,且裂缝深度较浅时承载力降低程度可忽略不计,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加木梁抗弯极限承载力下降程度会更加明显,纵向干缩裂缝对木梁受弯承载力的影响在于改变了承载力验算控制条件。由于裂缝削弱了木梁顺纹抗剪截面面积,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加,木梁受弯承载力验算条件将由抗弯控制转变为抗剪控制,本文通过提出裂缝开展界限指标的计算方法来考虑纵向干缩裂缝对木梁受弯承载力的影响。当裂缝深度等于界限值时,木梁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同时耗尽;当裂缝深度小于界限值时,木梁受弯控制条件为抗弯承载力,裂缝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当裂缝深度大于界限值时,木梁受弯控制条件为抗剪承载力,应考虑裂缝的影响。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木柱、木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对比分析,验证了ABAQUS数值模拟木结构构件受力性能的可行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复杂裂缝参数变化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考虑纵向干缩裂缝影响的木构件受力性能进行理论分析,提出考虑纵向干缩裂缝影响的木构件承载力折减系数的计算公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构件承载力折减系数与裂缝相对深度、裂缝相对长度均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与裂缝宽度呈线性相关,且裂缝宽度对木柱构件承载力影响程度较小,对于宽度小于3mm的纵向干缩裂缝其影响可忽略不计。将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所测值进行对比,验证本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砂土的液化问题是目前岩土工程和地震工程中的热点问题,以往国内外学者在对砂土液化的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大都是均一的纯净砂,这些砂在颗粒组成上不含或含极少量细颗粒成分(粒
近年来,国内电力行业发展迅速,电压发生器作为一种测试电气设备抵抗冲击电压性能的重要电气设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开展针对电压发
在对由纤维材料约束的预载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后,本文通过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碳纤维(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布约束有预载型钢混凝
冷弯薄壁型钢在建筑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冷弯薄壁卷边槽钢,因其较封闭截面型钢构件易于加工而受到广泛的欢迎,但其在截面形式上表现为单轴对称,当构件轴心受压时,容易提前屈曲失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高层混合结构已成为我国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为了形成高层混合结构的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需要对混合结构的性能目标及性能指标展开系统的研究。本
盐碱地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长期受到氯离子的侵蚀,混凝土中的钢筋产生锈蚀,从而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明显下降,结构损坏较早,给结构的耐久性带来极大危害。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一问
随着城市管网系统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建设部《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的颁布和实施,原水系统的调度已经从过去单纯依靠人工经验调度逐渐走向
各种形态奇特,结构复杂的城市建筑不断涌现,这类大型异型结构的受力性能逐渐被关注。本文以吉祥大佛主刚架为研究对象,对结构的选型、静力特性、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研究
大跨度空间结构不仅依赖材料的性能,更重要的是依赖自身合理的形体,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特性,以适应不同建筑造型和功能的需要,跨越更大的空间。预应力斜拉结构是空间结构与预
为了改善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武藤清教授较早提出了带竖缝剪力墙;剪力墙上开一些竖缝,使剪力墙的延性变好,但同时使刚度和承载力下降也较多。以此为基础,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