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分析“疾病-系统-症状-证候”的综合诊疗模式治疗不同绝经状态下相关症状的有效性,总结中药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优势环节,初步形成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并为本病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按照研究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妇科门诊或广告招募患者170例。根据STRAW(Stages of Reproductive Aging Workshop,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系统,2001)进行绝经分期,分为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两组;以潮热为主诉、SDS及SAS标准分<50分、符合肾阴虚证候判定标准者辩证为肾阴虚证亚组,以情绪障碍合并潮热为主诉、50分≤SDS标准分和SAS标准分≤72分、符合阴虚肝旺证候判定标准者辩证为阴虚肝旺亚组。根据证型随机给予中药颗粒剂(补肾方、补肾调肝方)或安慰剂治疗,每次发放1个月药物,共治疗2个月,随访1个月。初诊、4周、8周及12周均填写Greene量表及绝经综合征中医评定量表(Chinese Menopause Rating Scale,CMRS),初诊及8周进行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粪常规+潜血、肝肾功能、心电图、妇科B超、乳腺彩超)采集的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总体的疗效比较治疗组83例,安慰剂组82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Greene量表治疗前后总分差值(初诊总分-8周总分)、CMRS治疗前后总分差值(初诊总分-8周总分)进行比较,其中Greene量表治疗前后总分差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校正可能影响疗效差异的混杂因素(包括SDS标准分、SAS标准分、病程、工作压力、食用大豆情况、既往本病是否治疗等)后,协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Greene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按不同绝经状态分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疗效比较2.1绝经过渡期内组间疗效比较绝经过渡期受试者76例,其中治疗组38例,安慰剂组3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治疗前后Greene量表总分差值、CMRS总分差值分别进行比较,Greene总分差值、CMRS总分差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在校正可能影响疗效的混杂因素后进行组间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Greene量表总分、CMRS总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绝经后期内组间疗效比较绝经后期受试者89例,其中治疗组45例,安慰剂组44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两量表总分差值进行比较,两量表总分差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疗效比较,在校正可能影响疗效差异的混杂因素后,治疗后Greene量表总分、CMRS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3),两组疗效差异明显。3.按中医证候分为肾阴虚和阴虚肝旺两个证型疗效比较3.1肾阴虚证型内组间疗效比较肾阴虚证型受试者72例,其中治疗组36例,安慰剂组36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Greene量表总分差值、CMRS总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在校正可能影响疗效差异的混杂因素后,治疗后Greene量表总分、CMRS总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3),两组疗效差异明显。3.2.阴虚肝旺证型内组间疗效比较阴虚肝旺证型受试者93例,其中治疗组47例,安慰剂组46例。两组治疗前后Greene量表总分差值、CMRS总分差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显示:在校正可能影响疗效差异的混杂因素后,两组治疗后Greene量表总分、CMR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药能够有效治疗绝经综合征患者的绝经相关症状。2.绝经分期不同,中药治疗疗效不同,中药治疗绝经后期女性的相关症状疗效明显。3.“病证结合”模式下,中药对以潮热为主的绝经综合征妇女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