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的本质是信息市场,资本市场上的参与者根据所获取的信息来分析可能的风险和收益以进行投资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会计信息则是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其质量高低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有着重要影响,是投资者利益得以保护的重要保障,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考虑,现代股份公司中,由负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成为一种自然安排。因此,企业最真实的会计信息掌握在管理者手中,管理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作为个体(团体)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权力必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管理层权力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对维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研究目的由于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在进行相关实证检验时,对其的量化通常是通过建立模型、构建指标等方式。这些模型和指标难免会受到人为主观因素和计算偏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研究结论造成偏差。而财务重述是因前期重大会计差错引起的,意味着上市公司以前披露的信息存在错误或误导性信息,是差错年份会计信息低质量的一种事实证据。从美国的安然、世通到我国的琼民源、银广夏,以及2011年震惊全国的“绿大地”,都曾在财务丑闻曝光之前为了隐匿债务、虚增利润等目的出具低质量的财务报告从而导致财务重述。因此,本文试图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作为其会计信息低质量的一个表征,通过研究管理层权力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达到以下研究目的:(1)归纳和总结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特征、度量方法和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现状,从会计差错这个角度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一个整体上的了解。(2)对基于管理者自身因素的不同来源和性质的管理层权力进行分析和描述,分别研究其对会计信息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这将是本文研究最主要的目的。(3)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背景,进一步研究不同产权性质下管理层权力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否会有差异,从而从管理层权力特征的角度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一些经验证据。二、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在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度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并分析使用是否发生财务重述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标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其次,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管理者基于自身的权力分为所有权权力、结构性权力、专家权力和声望权力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和提出假设,从理论上探究不同性质和来源的管理层权力对会计信息质量(即财务重述的发生)可能带来的不同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量定义;然后,经过一定的筛选程序,选取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整理衡量其管理层权力的变量数据,统计财务重述的发生情况,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组样本检验、相关系数分析和Logit回归分析来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之上得出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反思本文存在的局限性。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总体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预期贡献等基本问题。第二章,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在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层权力特征两个研究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其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是从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特征、度量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对管理层权力特征的研究是从管理层权力的界定与衡量、管理层权力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最后,对所有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引申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第三章,理论分析。本章主要从两权分离与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行为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等基础理论出发,分析管理层权力的形成、管理层干预会计信息的动机和机会等。第四章,财务重述的现状分析。本章对我国2008年——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现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主要从财务重述的变化趋势、涉及内容和审计意见分布等方面进行。最后通过联系文献综述部分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简要阐述了财务重述的会计信息价值。第五章,实证研究。在文献综述以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不同的产权性质,提出本文的四组研究假设,定义变量和建立相关模型。本文的样本为我国2008年——2011年按条件筛选后的A股上市公司。考虑到由于公司的管理层人数一般比较多,但并非每个管理者都会对公司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将管理层的范围限定为可能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的高级管理者。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重述,解释变量为本文所界定的管理层的权力特征,具体包括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是否持有专业职称、任职年限,用以分别衡量管理层四个方面的权力特征。同时,将衡量公司股权结构、治理特征以及其他基本情况的变量设定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在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进行研究时,采取了对样本按产权性质分组检验的方法。然后通过描述性统计、分组样本均值检验、相关系数分析以及Logit回归等方法,得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第六章,结论。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归纳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对研究局限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是:(1)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现状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会计差错这个角度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一个整体上的了解。其中,财务重述的数量和比例虽然在逐年递减,但是其中95.6%的财务重述都涉及到了财务报表中的核心利润科目和资产负债表科目,近70%调减了期初未分配利润,并且非标准审计意见占到了所有重述公司的17%,远高于非重述公司的这一比例(6%)。财务报告中存在的这些重大差错使得会计信息在满足其使用者需求方面产生了重大的缺陷,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会计信息质量还是比较令人堪忧。(2)通过对管理层权力特征与以财务重述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相关实证检验发现,不同性质和来源的管理层权力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并且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差别也较大。在未区分产权性质的情况下,管理层的所有权权力、专家权力均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正面影响,而结构性权力则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区分产权性质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管理者只有其结构性权力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在非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所有权权力和专家权力都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管理层权力特征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会对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不同的影响。然而,目前的相关研究往往是将管理者自身的权力特征与其他公司治理特征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对管理层权力进行衡量,得出的结论通常也是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笔者认为,在现代企业中,管理者拥有适当的权力是对企业进行有效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管理层权力的膨胀一般是在公司内部治理出现缺陷、外部缺乏相应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公司治理活动中,不能对管理层权力一概而论,应当区分具体的企业性质和具体的权力特征对管理层权力进行培养和约束。三、预期贡献(1)从管理层自身所具有的权力特征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其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希望能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2)以财务重述这一事实事项的发生,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会计信息质量抽象而难以量化的问题,也避免了采用构建模型、指标等方式可能受人为主观因素和计算偏误的影响,拓展了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度量的方法和思路。(3)区分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管理层权力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同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因其特殊的制度背景和发展历史而具有与非国有企业不同的股权结构特征、公司治理特征等,因此本文在我国两类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分别检验和讨论管理层权力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更好地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不同性质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