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胃肠道线虫对驱虫药的抗药性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目前养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寄生虫病防制的需要,本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常用驱虫药的抗药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对宁夏某地区分离的一株可疑抗苯并咪唑类(Benzimidazoles,BZs)的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进行了人工诱导选择。孵化试验测得该虫株初始ED50值为0.057μg/ml。通过人工进一步诱导选择后的抗苯并咪唑类ED50值为0.146μg/ml,超过世界兽医寄生虫促进协会(WAAVP)所推荐的抗苯并咪唑类药物临界值。(2)以人工选择的抗苯并咪唑虫株和敏感株作对照,用改良的幼虫发育试验(LDA)检测了5家羊场的田间样品,建立了用幼虫发育试验技术,检测苯并咪唑类(Benzimidazoles,BZs)、左旋咪唑(Levamisole,LEV)、阿维菌素类(Avermectins,IVMs)药物抗药性的方法。(3)对来自田间的181份捻转血矛线虫雄虫样品,用PCR-SSCP技术分析其β-微管蛋白部分基因片段,结果表明药物处理后的样品中,突变基因型占20%(3/15)、杂合基因型占60%(9/15)、正常型占20%(3/15);其余自然感染群体样品则分别为3.6%(6/166)、7.8%(13/166)和88.6%(14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