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轧制与循环淬火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z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紧缺问题日益加剧,人们对环保和能源的重视不断加强,环保和节能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降低车重可有效减少燃油消耗以及废气排放。淬火配分(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具有高强度和较高塑性的特点,能同时实现提高安全性和实现轻量化的目的,其室温组织是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其中马氏体组织保证了实验钢具有较高强度,而残余奥氏体保证实验钢具有良好塑性。晶粒细化能有效提高钢铁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从而改善钢铁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异步轧制(ASR,Asymmetric Rolling)作为一种塑性成型工艺,不仅具有降低轧制力、提高道次压下率等优点,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大变形方法。在异步轧制的过程中,上下轧辊的搓轧作用可以给予轧件不同程度剪切变形,使得晶粒充分破碎,从而达到晶粒细化的效果;循环淬火作为一种热处理方法也能达到细化实验钢组织的目的,其具体工艺是将实验钢由室温加热至稍高于Ac3的温度,然后短时保温,随后快速淬火冷却至室温,反复重复此操作,研究表明,在一定循环淬火次数之内,每循环一次,奥氏体晶粒就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细化,从而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组织。因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4077)的资助下,本文以低碳Si-Mn钢为研究对象,将异步轧制和循环淬火与Q&P工艺相结合,在系统研究异步轧制和循环淬火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的基础之上,通过改变退火工艺,进一步揭示退火工艺对异步轧制和循环淬火后Q&P钢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强塑积超过36GPa·%的低碳Si-Mn钢制备工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热轧阶段采用异步轧制获得一定异步比的实验钢,研究异步轧制对实验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异步轧制能有效细化晶粒,其中,异步比为1.05的实验钢经两相区退火Q&P处理后,其抗拉强度达到855MPa,延伸率为40.5%,对应的强塑积达到34.6GPa·%。(2)对不同异步比的实验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热处理,研究完全奥氏体化退火和两相区退火对组织演变、变形机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区退火处理能够有效地改善Q&P钢的力学性能,虽然抗拉强度略有下降,但延伸率得到显著提高,其抗拉强度可达1000MPa,对应延伸率达到25%以上,较完全奥氏体化退火Q&P钢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3)研究了不同异步比的实验钢经两相区Q&P处理后拉伸过程的应变硬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异步比的实验钢在各个变形阶段加工硬化速率略有区别,但总体均表现出三个变形阶段:ε<0.03,加工硬化速率随真应变的增加迅速下降;0.0 3≤ε≤0.05,加工硬化速率随真应变的增加而增加;ε>0.05,加工硬化速率随真应变的增加而迅速下降,之后趋于平缓,直至断裂。其中,在第一阶段(ε<0.03),异步比为1和1.1的实验钢初始硬化速率要优于异步比为1.05的实验钢;在第二阶段(0.03≤ε≤0.05)和第三阶段(ε>0.05),异步比为1.05的实验钢加工硬化速率要优于异步比为1和1.1的实验钢。(4)结合异步轧制和多次循环淬火工艺,对异步比为1.05的实验钢进行了 1次和3次循环淬火处理,系统研究了多次循环淬火对组织和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论退火方式是采用完全奥氏体化退火还是两相区退火,3次循环淬火处理后实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都要优于采用1次循环淬火处理后的实验钢。其中,两相区异步比为1.05的实验钢经3次循环淬火处理后得到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最大可达863MPa,延伸率为42.5%,强塑积达36.7GPa·%。
其他文献
当前大量非线性和冲击性负载的投入使用,以及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比例的日益增大,在电网中产生了大量谐波和无功电流等电能质量问题,谐波电流在电力系统中有很多危害:谐波电流会使导体过载、导致过热、发生绝缘破坏而烧毁,因此如何抑制电网中的谐波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SAPF)对电网谐波电流进行
潜液泵系统作为石油化工行业卸载系统中典型的多领域复杂系统,涉及到液压、机械、控制等多个领域,该系统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多领域之间的耦合关系。潜液泵系统的动态特性直接反映了工作过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采用多领域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对潜液泵系统进行分析与优化,对提高系统的动态特性尤为重要。另外,潜液泵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其性能指标经常高于实际需求,长期偏工况运行,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针对以上问题,为确保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铝基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弹性模量、热稳定性、耐磨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轻量化高性能的铝基复合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导热等性能,将石墨烯作为增强相应用到铝复合材料中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文中研究了石墨烯的化学镀镍工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石墨烯对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制备出表面粘附Ni金属纳米颗
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具备优异的性能,与传统含镍奥氏体不锈钢相比,不仅能够满足高强、高韧、高耐蚀以及无磁等工程应用要求,而且因加入大量的氮替代镍而获得了明显的成本优势。同时,因不含人体致敏的镍元素,也使其成为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节约型不锈钢,对其力学性能和应力腐蚀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选取18Cr-16Mn-2Mo-0.85N和19Cr-16Mn-2Mo-0.49N
由于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工控设备和计算机技术在流程工业中的应用。同时其复杂度也随之增加,伴随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整个系统也逐渐出现大型化、连续化及智能化的特点。对于这种庞大的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所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随着传感器和工业现场监控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过程的视频信息得到了大量积累,所以基于视频数据的工业过程故障诊断受到重视。同时随着镁行业的高速发展
从我国不锈钢高速发展的态势及镍资源极为匮乏的现状来看,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高性能节镍型铁素体不锈钢以替代部分铬镍系奥氏体不锈钢,是保证我国不锈钢产业持续良性发展的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方向,目前,SUS444铁素体不锈钢已在热水器、压力容器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已取代部分奥氏体不锈钢。但在使用中仍面临有非常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SUS444铁素体不锈钢中厚板存在室温及低温韧性差、脆性转变温度高等。针对这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废弃物的炭化还田已成为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研究的热点。生物炭因其独特性质,具有良好的固碳减排效果,但是在石灰性潮土中探究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配施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酶活性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研究秸秆炭化还田及其与硝化抑制剂配施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机理,能够为秸秆资源化利用、固碳减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研究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聊城大学土壤生态环境教
磁致伸缩材料是一种可将能量进行转换的功能材料,它广泛应用于换能器、制动器等各个领域。Fe-Ga合金作为新型的磁致伸缩材料具有低饱和磁化场、良好的机械性能、耐恶劣环境等优点,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于多晶Fe-Ga合金而言,其磁致伸缩性能仍需改善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通过掺杂稀土可以改善Fe-Ga合金的磁致伸缩性能,但是稀土掺杂的作用机理并无定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Fe83Ga1
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竞争的加剧,有效降低动力电池生产成本、提高电池质量是电池生产厂家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环节长且复杂,如果生产物流系统节拍匹配失衡,将会导致电池一致性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需求,针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物流系统存在的静态节拍失衡和动态节拍失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产调度和缓冲区配置的优化方法。基于Plant Simulation仿真环境构建锂离子
钴基合金由于其优秀的耐磨性、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用于人工种植体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置换。Co-29Cr-6Mo-2Cu合金(文中简称为Co-2Cu)由于铜的加入具有很强的抗菌性,同时,铜的加入也改变了合金的机械性能。本文为了优化合金的加工工艺,研究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构建了本构方程,绘制加工图,并研究了变形后显微组织,得出优化的加工范围,同时,比较了含铜与不含铜合金热变形流变应力的差异。为了研究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