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陡岩质边坡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影响极大。由于岩石与岩体之间复杂的联系,如何对工程岩体进行测量分析获得更准确有效的岩体参数,运用何种方法对边坡做出稳定性的精准评价,如何对矿山的变形做出适于工程的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一直是工程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以贵州某磷矿段为背景,对上述问题做出如下分析:(1)通过对矿山研究区域进行初步踏勘,结合地质资料对边坡进行地质分区,结合传统详细测线法与三维激光扫描法对各区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陡岩质边坡对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影响极大。由于岩石与岩体之间复杂的联系,如何对工程岩体进行测量分析获得更准确有效的岩体参数,运用何种方法对边坡做出稳定性的精准评价,如何对矿山的变形做出适于工程的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一直是工程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以贵州某磷矿段为背景,对上述问题做出如下分析:(1)通过对矿山研究区域进行初步踏勘,结合地质资料对边坡进行地质分区,结合传统详细测线法与三维激光扫描法对各区结构面进行调查,获取更为全面的结构面信息,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2)结合结构面网络模拟求出岩体的RQD值,利用室内力学对现场采集样本进行常规力学试验,通过RMR法对岩体质量进行分级,进而通过虎克布朗准则得到岩体的力学参数;(3)对边坡进行分级,运用赤平投影法对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确定边坡的潜在滑移面;(4)通过试验所得力学参数,结合强度折减法,运用Phase软件对矿山东南帮及南帮边坡的典型剖面从总体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5)利用结构面粗糙度对各个边坡度抗剪强精细化取值,结合极限平衡法,通过CAD指定滑移面,导入slide软件对组合台阶边坡及台阶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6)通过现场位移监测的位移数据建立边坡变形的新陈代谢模型,与模型进行对比,以此实现对边坡的变形量进行快速动态的预测分析。
其他文献
岩溶是非常复杂的不良地质体,其存在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往往难以发现和查清,对土木工程而言,岩溶发育往往是不利因素之一,岩溶区也是地质灾害事故的多发区。现阶段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西南地区岩溶勘探工程上运用的较多,但由于此地区的地形地貌较复杂、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不均及岩溶发育位置形态不规则等情况,导致高密度电法勘探难度剧增,其反演结果复杂多变,而且实际勘探过程中,各种参数的不同选择也会对探测及成图的分辨率
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地槽褶皱区右江地槽褶皱带西缘,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俯冲碰撞欧亚板块相连接的部位,是环太平洋巨型锡矿带锡矿盛产地之一。本文选择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内具有代表性的断裂构造,从几何学、动力学、运动学对断裂进行构造解析,并通过研究断裂旁侧的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判定断裂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及其转化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矿田构造体系与不同期次所形成的构造运动进行研究,确立了矿
铁矿石作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原料,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铁矿石储量丰富,但开采和回收方面存在一些难题,赤铁矿作为主要铁矿石之一,对其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阳离子反浮选工艺是选别赤铁矿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存在泡沫黏、难以消泡等问题,因而没有被国内外多数选厂采用。本论文选取石英和赤铁矿纯矿物为研究对象,选用十二胺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阳离子捕收剂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
铜铅锌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直接影响国防、经济、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安全。目前我国铜金属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0%,随着铜铅锌矿资源不断开采、加工、利用,铜矿资源无法满足国内铜消费的最低需求。老挝丰沙里省铜铅锌矿石属典型的“易浮难分”矿石,开展该资源的高效分离与利用研究,对增加外部供给及解决同类矿石资源难分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利用先进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手段对
采矿方法的优选是一项多目标、多因素的非线性的系统工程。合理的采矿方法是矿山安全生产和资源最大化回收的前提。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优的采场结构参数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回收率,保证采空区的稳定。本文以暮阳铅矿开采急倾斜薄矿体为研究背景,为了解决在开采急倾斜薄矿体时面临的诸多技术难题。针对采矿方法优选困难,考虑因素不全面等问题,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博弈论-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模型对采矿方法进行优选。针对采
我国钛铁矿资源丰而不富,以可选性差的原生钛铁矿为主。该类型矿石资源中微细粒级钛铁矿的有效回收一直是矿物加工领域的难题,浮选是处理此类矿石资源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开展钛铁矿浮选的基础理论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基于微细粒级钛铁矿表面改性,通过表面氧化和引入外界离子来提高矿物表面的反应活性,以实现钛铁矿的高效浮选。本文以微细粒级钛铁矿(-38μm)为研究对象,以H2SO4、H2O2为氧化剂和
随着中国铝工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氧化铝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但是国内铝土矿资源贫乏,供需失衡导致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几内亚铝土矿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品质好、易开采,是我国铝土矿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拜耳法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但是该方法对铝土矿原料的铁含量要求较高,这是因为铝土矿中铁杂质含量过高会增加生产能耗。因此,通过选矿降低铝土矿的铁含量,是降低氧化铝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本论文以
依据现场地表沉降变形情况的调查,认为现有的采场结构参数不适合金沙矿段缓薄矿体的开采。为了保障矿山的生产安全和矿产资源的充分回收,在矿山的基础建设与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对岩体力学性质调查、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监测、采场结构参数设计、顶板位移及应力分布和采场稳定性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依托地表沉陷情况监测、地压活动调查以及岩体结构面调查、室内力学参数的折减等基础工作,采用In SAR时序分析技术、基于层次分析
自走铁矿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采用平硐和斜坡道联合开拓。无轨车辆从1480中段硐口进入,经由1#斜坡道通行。从安全生产、提升效率、智能化矿山建设的角度出发,预建立一套车辆定位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经过调查发现,市场上此类系统产品主要有以下不足:基本上都是以煤矿使用而设计的,非煤矿山相对良好一点的环境使得这些系统,在系统造价、设备体积、运营维护方面都有相当大的额外成本;而且此类系统使用较多的是RFID的车
本文以云南某铜矿为研究背景,选取露天转地下的境界矿柱为研究对象,采用境界矿柱的传统理论计算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对境界矿柱的稳定性进行研究。该铜矿已经完成露天开采转地下开采的工作,现阶段其境界矿柱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应国家政策要求矿山需要对露天矿坑进行土地复垦灾害恢复治理,这就要求境界矿柱除要承受自重外,还需要承受因土地复垦造成的附加荷载,故对境界矿柱稳定性研究分析是必要的。本文先对现阶段的境界矿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