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七言歌行论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402179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一、七言歌行的缘起和界定.七言歌行乃形式性和样式性相统一的概念.它包括非乐府题而带有歌辞性题目的七言或杂言古诗,也包括一部分既非乐府题又非歌辞性题目的七言或杂言古诗.初唐的七言歌行在诗体形式上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它在许多范畴里都是一个中间地带,如介于乐府与徒诗之间,古代诗与近体诗之间,叙事诗与抒情诗之间,诗歌与文、赋之间.也就是说它吸收了多种文学体裁的艺术营养,是一种所受束缚很少,表情达意非常自由的诗体.二、初唐七言歌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功能.初唐七言歌行按照表达内容可以分为五类:铺张扬厉的都城诗、风骨劲健的边塞诗、富有兴寄的咏物诗、类型多样的闺情诗和吟咏情性的山水咏怀诗.三、初唐七言歌行与赋体的关系.初唐七言歌行受赋的影响而产生的体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铺张扬厉、曲终奏雅的汉大赋特点、赋法抒情化、潜气内转、五、七言相杂的六朝小赋特色.四、初唐七言歌行的艺术特色.初唐七言歌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回环复沓、偶对天然的乐府民歌声情、虚词勾连的七言诗体调、辞藻艳丽的宫体风貌、玲珑纯美诗境的融造.五、七言歌行的声律特点及其与音乐的关系.人们历来认为唐以后的古题乐府和七言歌行都是不入乐的.综观唐代歌诗,可以发现齐言的歌诗基本是五七言律绝,再来考察初唐七言歌行的声律特点,会发现它们四句或八句一转韵,平仄韵互递和时参律句的结构和声律形式特点,使它们看起来像是由许多律诗或绝句连缀而成.由此,我们大胆推测,初唐七言歌行全篇都入乐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是它可能处于一个以齐言的五、七言律诗绝句配乐的"声诗"阶段,而它又像是由许多首律诗、绝句串联而成,因此是有可能被乐工选来配乐的.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讨论了历史上文字与图像比较的背景,解释了文学语言和图像语言在符号学意义上的差别及各自在形象塑造上的特点.在本质上文学语言的能指与所指是分离的,而图像语言的
弘扬传统民间文化,推动传统民间文化繁荣和兴盛成为新时期民族生命意识苏醒和强化的重要阶段。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其审美文化价值的形成和发展是民族意识创新和
该文以周立波创作的湖南农村题材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作家个体创作与时代、自我的关系.周立波在创作湖南农村题材小说时,具有三重身份,即下乡干部、回归游子、文人作家.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