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英汉交替传译实践中,语速快慢影响口译质量,由于英汉语序存在差异,语序调整是英汉交替传译中的普遍现象。本文是一项以10名母语为汉语的学生译员为实验对象的实证研究。基于对相关研究文件的回顾,本文确定对单个定语、短语定语、定语从句、单个状语、短语状语、因果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共八种类型进行研究,利用口译实验和回顾式访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学生译员在标准语速、较高语速情况下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汉交替传译实践中,语速快慢影响口译质量,由于英汉语序存在差异,语序调整是英汉交替传译中的普遍现象。本文是一项以10名母语为汉语的学生译员为实验对象的实证研究。基于对相关研究文件的回顾,本文确定对单个定语、短语定语、定语从句、单个状语、短语状语、因果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共八种类型进行研究,利用口译实验和回顾式访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学生译员在标准语速、较高语速情况下英汉交替传译中的语序调整情况。实验结果显示:1)两种语速下,语序调整都在发生,但快语速下的调整少于标准语速。2)语速对语序调整的影响大小不一,在本论文确定的八大调整类型中,因果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三类语序体现的逻辑性更强,故受语速影响更大,而单个定语和短语状语在两种语速下多起补充信息作用,因此常被省略或不译。3)影响学生译员语序调整的原因来自笔记、听力、理解及主观选择等因素,其中以听不清或跟不上以及笔记遗漏为具体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发现,作者建议:教师在选择口译训练材料时,应注意选取不同语速的视听材料,同时注重对学生译员英汉交传时逻辑把握能力的训练。
其他文献
2018年1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为当前以及今后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纲领性的引导,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的行为表现,在培养中学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治生活》是高中思
本论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所译原文选自莉莉·霍尼格的《平等的制度,不平等的境遇:美国研究型大学女性境况研究》第十二章。这本书是基于“研究型大学中的女性:下一个25年”会议上提交的论文而编写,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内容。1998年11月,由于哈佛大学女教师匮乏,在哈佛大学妇女平等委员会的主持下,召开了“研究型大学中的女性:下一个25年”会议。会议的目的是从多个角度审视研究型大学中女教授的现状,以期了解在这
快递员作为我国新经济业态下的产业工人,数量早已突破百万,为我国快递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千家万户带去足不出户的便利。然而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职业群体,在为数不少的新闻报道中常以负面消极的形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快递小哥在公众心中的形象会产生消极效果,也不利于增强对快递小哥的社会认同和职业认同,长久来看,不利于社会整合。本文对人民网和新浪网从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关于快递员的报
“不能自制”问题是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本文试从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结构的分析入手,进而探讨不能自制现象发生的机制;我们看到,在柏拉图哲学中更被强调的是节制概念,几乎鲜而提及自制的问题,笔者认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这种理论取向的差异在根本上是对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这一命题的不同回应。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不能自制”问题选题的价值、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考
我国目前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尖锐,国内外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且近年来灾难事故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还导致社会恐慌和经济、政治秩序不稳定。谣言总是伴随危机事件而产生,而且谣言的传播对事件发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加深危机的影响和危害程度,不利于公众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大众传媒的发展拓宽了谣言的传播渠道,使其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更广,尤其是新浪微博作为最受欢迎的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文本节选自英国语言学家大卫·克里斯托的作品《英语——全球通用语》,本书从历史文化角度入手,结合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分析了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的演化过程,从而进一步思考全球通用语的发展趋势。本书第二版发表于2003年,本文作者选取第三章至第四章前两节作为翻译材料。在此次翻译实践中,本文作者根据赖斯文本类型理论,确定本文属于信息型文本,可作为科普读物或参考书,因此作者选择
十七部小说,一段美国本土裔生存史,路易斯·厄德里克(1954-)无疑是当今美国本土裔文学界广受赞誉的作家之一。在她笔下,印第安民族的故事经由纠缠交错的叙述体验、跨越种族的爱恨纠葛以及根植现实的万千思索而富于激情和洞见。作为“正义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小说《鸽灾》(2008)打响了厄德里克叩问司法正义的第一枪。该作在延续以往写作风格的基础上,以历史悬案作引,穿梭于时空之中,就种族历史和正义问题进行探讨
本论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文本选自爱尔兰作家托马斯·凯特利所著的《罗马帝国史》一书。笔者在此选取了此书第二部的第三章(下)和第四章进行翻译。这两章主要记叙了皇帝康茂德到皇帝亚历山大统治期间的历史,描绘了期间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包括罗马帝国的皇帝更替、内部阴谋以及对外战争。这些历史事件,在托马斯·凯特利的详细描述下,真实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在着手翻译之前,笔者阅读了大量平行文本,以加深自己对
本文是一篇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文本源自爱尔兰作家托马斯·凯特利所著的《罗马帝国史》。该书详细叙述了从奥古斯都到西罗马帝国衰亡(即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退位)期间的历史进程。笔者选取该书的第三章内容作为此次英汉翻译实践的文本。语序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一直以来都受到翻译研究者的关注。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英汉语序也存在差异,即汉语语序较固定,而英语语序更灵活。通过对比英汉语序,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取材于斯科特·凯尔索的《学会共处,增进和谐》。本文集由多篇论文组成,探讨了环境、安全、大脑研究、克服贫穷、提高教育水平等等一系列广泛的问题,并呼吁人们采取行动,集思广益,共同解决世界性问题,实现人类的和谐共生。笔者节选的其中三篇主要探讨了教育方面的问题。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本翻译实践材料主要属于信息型文本。笔者在赖斯论述的基础上,依据该理论对信息型文本翻译的要求,结合本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