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电信业进行了重组,重组后我国的电信市场形成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足鼎立的局面,电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业务方面,三家运营商均具备了全业务运营的资质,然而传统的固话业务萎缩已经是不可扭转的趋势,2000年后高速增长的移动语音通信市场随着用户的逐渐饱和也露出了增长乏力的端倪,如何拓展新的市场是摆在三大运营商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2009年3G牌照的适时发放成为了3家运营商新的蓝海。推广多彩的3G业务的前提是建成一张无缝覆盖3G网络。越快的建成网络,将越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品牌的影响力越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联通也加快了自身3G网络的建设力度。然而,中国有句古话“欲速则不达”,非常规的网络建设速度肯定会给3G网络工程建设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如何通过有效的项目风险管理来规避和降低这种风险是本文的研究目的。项目风险管理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随后在美国发展壮大,并最终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体系。项目风险管理在帮助企业摆脱经济危机,增强竞争力方面显示出了很大的作用,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一种体现。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项目的实施偏离项目目标。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识别的过程可以采用风险核对表、常识经验判断法、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流程图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发现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然后对各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得出项目风险的定性分析结果,再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定量评价风险概率和影响的大小,从而综合评估项目风险的整体水平。针对风险分析的结果给出风险的应对措施。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在中国联通工程项目管理中有所体现,但是都没有做过深入研究。本文结合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对适用于中国联通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以北京联通3G工程项目为具体案例,对北京联通3G工程项目(尤其是单项工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识别,找出影响北京联通3G工程项目目标的22项风险因素,并逐一进行了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评价出该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针对这22项风险出具了风险的应对措施。在项目的具体实施工程中北京联通主要采用SAP和EAP系统对项目进度和支出情况的风险进行有形有效的控制。并以会议的形式组织专家和项目经理对影响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定期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