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产业项目投资的资金需求量逐年增大,各级政府在有限的财政收入条件下,难以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的顺利开展。而财政投融资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提升财政投融资的能力,扩展融资渠道,采取何种措施有效的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融资方面值得探索的问题。 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融资已成为各级政府资源配置的一项重要途径,对地方经济的增长、提升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地方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不同于一般的财政投资,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投资,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的政府投资方式。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财政投融资,更在80年代后期得到迅速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老一套的财政投融资体制开始不断凸显问题,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融资是专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性投融资,是在一般财政预算以外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调控,以信用为手段,有偿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活动,它包含带有政策性意向的贷款、存款、投资、担保、贴现、贴息、信用保险、存款保险等多种特殊性质的资金。 本文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分理论以及投融资基本理论较为详细的总结,同时,介绍了美国、日本、以及我国上海、深圳等较早实践财政投融资的发达国家和走在我国前列的地区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通过分析这些国家、地区的条件、做法、现状,基于研究G市财政发展现状,结合我国“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这一长期发展战略,从多方面探讨如何提高G市财政投融资能力,推动G市城市化建设,相信对提升G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