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价值观构成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研究表明,人们的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对大学生而言,人际关系问题也始终是威胁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人际价值观作为较稳定且有动力作用的信念系统,影响着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近二十年来,互联网渗透式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影响着这一代大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看法,同时也带来了手机依赖和孤独感等相关问题。以往人际价值观的研究中较多关注客体属性,忽视关系属性,本研究旨在探索现今网络社交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价值观结构和特点,并探究人际价值观在手机依赖和孤独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本研究中,研究一通过对13名大学生访谈、编码以及对共计998名大学生施测完成《大学生人际价值观》量表的编制。研究二、三通过对1151名大学生取样并测量人际价值观、手机依赖、孤独感和心理健康等相关变量,一方面探究他们的人际价值观的特点,另一方面检验各变量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价值观量表》综合考虑了交往客体的属性以及主体关系层面的需要,共包含外在特征、心理品质、个人能力、情感沟通、社会交换和自我呈现6个维度34个题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最看重心理品质和情感沟通,专科生、农村成长的大学生以及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更注重人际交往中的个人能力和资源利用;(3)孤独感在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4)人际价值观的多个维度可以调节手机依赖与孤独感、抑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我国中等发达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RTI)状况、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策略。方法按省、县、乡、村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我国中等发达的9个省
堤防隐患是潜在的危机是相对于堤防隐患可能触发的灾情来说的。堤防隐患具有隐伏性、随机性、再生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不对堤防隐患加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