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因劳动力价格低廉而在世界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制鞋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使得鞋业的出口受到影响,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加之原材料上涨、劳动力优势的降低以及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压,中国制鞋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持和不断提升鞋业的出口竞争力,对于整个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中国制鞋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法和钻石模型,对影响和体现中国制鞋业国际竞争力的各个因素,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评。模型的定量分析是先利用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将中国制鞋业的各指标与其他代表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比较,再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通过因子得分的权数化处理来测度中国及其他代表国家和地区制鞋业的国际竞争力,并通过对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和其他代表国家及地区制鞋业的国际竞争力综合指数的横向比较,形成对中国制鞋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竞争力较为直观的优劣势评价。模型的定性分析是基于钻石模型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和竞争、机会和政府五个方面,通过客观的分析对中国制鞋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优劣势评价。定量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制鞋业的出口竞争力强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综合排名始终第一,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中国制鞋业的竞争力指数发生了明显变化,综合指数下降,在传统制鞋强国意大利不降反升的背景下,缩小了我国制鞋业的出口竞争优势。定性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制鞋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市场需求、完善的集群产业链、以及良好的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竞争劣势主要表现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西部地区基础建设匮乏、专业人才的稀缺、以及企业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和自主品牌的缺乏。通过对中国制鞋业竞争力优劣势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中国提高制鞋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建议,即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关注内销市场、加快产业转移,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协会的组织协调力量,避免恶性竞争、大力发展人才战略、政府实施有利的扶持政策。从政府到企业以及产品,各环节都要密切联系,力争为中国制鞋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最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