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的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研究,从而为贵州钩藤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论文首先借助高分辨液质联用方法对黔产钩藤不同部位进行以生物碱为代表的化学成分分析,比较其差异性。其次应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半制备HPL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12403),题目:喀斯特地区特色民族医药若干基础问题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的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研究,从而为贵州钩藤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本论文首先借助高分辨液质联用方法对黔产钩藤不同部位进行以生物碱为代表的化学成分分析,比较其差异性。其次应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多种分离材料和分离技术获得单体化合物,进一步结合MS、NMR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并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性及神经细胞保护活性评价。结果:对钩藤药用部位和非药用部位醇提物经酸碱处理后的氯仿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得到了它们在成分的种类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论文还从钩藤非药用部位中分离得到26个化合物,并进行了结构鉴定,包括1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2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萜类化合物、1个甾体类化合物和4个其他类化合物。化合物名称如下:hirsutine(LY-1)、sucrose(LY-2)、uncarialin G(LY-3)、dihydr ositsirikine(LY-4)、hirsuteine(LY-5)、geissoschizine methyl ether(LY-6)、ind ol[2,3-a]quinolizidine(LY-7)、villocarine A(LY-8)、dibutyl phthalate(LY-9)、isorhynchophylline(LY-10)、croceaine B(LY-11)、4β-hydroxyisodolichantoside(LY-12)、strictosamide(LY-13)、cadambinic acid(LY-14)、(-)epicatechin(LY-15)、4-geissoschizine N-oxide methylether(LY-16)、ursolic acid(LY-17)、cory noxeine(LY-18)、rhynchophylline(LY-19)、β-amyrin-3-palmitate(LY-20)、quer cetin(LY-21)、O-β-D-fructofuranosyl-(2→6)-α-D-glucopyranosyl-(1→6)-β-D-fruct ofuranosyl-(2→6)-β-D-fructofuranosyl-(2→1)-α-D-glucopyranosyl-(6→2)-β-D-fruct ofuranoside(LY-22)、4s-corynoxeine N-oxide(LY-23)、丁香酸(LY-24)、vinco samide(LY-25)、对羟基苯甲酸(LY-26)。化合物LY-2、LY-4、LY-7、LY-11、LY-12、LY-15、LY-16、LY-20、LY-22、LY-26为从钩藤中首次分离得到。论文最后还选取了12个代表性化合物(LY-1、LY-3、LY-4、LY-5、LY-6、LY-7、LY-8、LY-16、LY-18、LY-19、LY-23、LY-25)进行神经细胞保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化合物(LY-16、LY-18、LY-19、LY-23、LY-25)对H2O2诱导的S H-SY5Y细胞的氧化损伤有潜在保护作用。结论:以上研究结果丰富了黔产钩藤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的基础,为钩藤非药用部位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此外,本研究发现钩藤非药用部位与药用部位在化学成分的种类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是否可以替代药用部位入药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对薇甘菊内酯结构的修饰,得到抑菌活性更好的化合物,为下一步开发薇甘菊内酯作为新型抗菌先导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利用柱层析法,富集薇甘菊内酯,为下一步实验提供充足的样品。(2)采用Heck等反应,针对薇甘菊内酯C-13末端烯基进行结构修饰,通过分离得到一系列薇甘菊内酯衍生物。(3)采用96孔板法测试测试薇甘菊内酯衍生物的抑菌活性和抑菌谱。结果:对薇甘菊内酯进行了富集,并对
目的:观察丰富环境联合重组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ɑ(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ɑ)基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探讨二者联合作用的脑保护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erebral Ischemic and Reperfusion,CIR)组、重组腺病毒空载体(rec
目的:本论文以改善实验室前期合成的肝靶向性阿德福韦单L-氨基酸酯,单胆酸酯的释放效果以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突破口,根据七元瓜环(Cucurbit[7]uril,Q[7],CB[7])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传输、药物释放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提高药物溶解度、稳定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能力的研究报道,采用主-客体包合原理,将阿德福韦单L-氨基酸酯,单胆酸酯衍生物与Q[7]进行包合,以期得到稳定性高、释放
目的: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经低温缺氧复氧处理后与新生大鼠离体心肌细胞进行Transwell培养,对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凋亡率、Cx43-m RNA、Cx43蛋白和磷酸化Cx43的影响,为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抗心律失常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各5只,体重280±20g,交配繁殖乳鼠。剪取并收集同窝出生1~3天的SD新生大鼠的心室组织,并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心脏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
目的:观察低温缺血-再灌注对离体大鼠心房肌传导速度的影响,并探讨心房肌中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40,Cx40)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取体重为320~380g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6只,将其成功制备成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8例。根据再灌注后是否发生
目的:研究DJ-1通过Nrf2信号通路增强BMSCs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小鼠胫腓骨进行全骨髓培养法提取、纯化、培养BMSCs至第三代,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鉴定其纯度;分别对其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碱性磷酸酶鉴定其成骨分化潜能,油红0染色鉴定其成脂潜能,阿利辛蓝染色鉴定其成软骨潜能;(2)采用慢病毒载体将DJ-1基因转染BMSCs,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株,
目的:评估我国四个典型水产地区(武汉、青岛、厦门、舟山)主要水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水平,为水产地区居民水产品膳食指导提供参考;探究当地居民头发重金属含量及影响因素,评估当地居民重金属暴露风险。方法:系统采集我国典型水产城市武汉、青岛、厦门和舟山常见水产样品519份和大米样品32份,随机采集当地居民头发样品508份,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居民的基本信息。采用ICP-MS测量水产品、大米及头发样品中Cd、A
目的:比较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前诊断性MRI图像及定位CT图像勾画肿瘤靶区的差异性,以探讨CT定位进行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2019年间本院行同步放化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共100例,根据GEC-ESTRO靶区勾画的推荐标准,比较诊断性MRI图像和定位CT图像上靶区残余大体肿瘤体积(GTVres)、宽度(左右径)、厚度(前后径)及高度(上下径)的差异性,
目的:研究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6-8周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CBD对照组、CBD干预组和阳性对照还原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干预组(GSH干预组)),每组9只,CBD对照组、CBD干预组、GSH干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