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技术与公共领域的建构——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c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提出了“公共领域”,这是由资产阶级私人组成、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理想的空间,它以公众舆论的形式与政治权力相抗衡。该理想的批判空间随着社会福利国家的转型和大众传媒对交往结构的改变而发生转型。在接下来的社会语境中,哈贝马斯并不因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转型而抛弃“公共领域”概念,他选择在交往行为理论视域里以交往理性和商谈理论重新审视公共领域。交往理性为公共领域的辩论和批判交往提供了理想的交往条件,建构了自由公共讨论的框架。公共领域还需要作为交往理性现实指向的商谈,商谈作为公共领域的交往机制,为公众达成公共意见提供明确的交往方式和原则。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到现代公共领域,媒介技术都显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印刷媒介能够引发主体性共鸣、促进关于公共事务共识形成,有效地建构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印刷媒介、声像媒介和电子媒介自身发生商业化,致使公众舆论消解与被操纵,从而引起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当代新媒介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媒介权力结构能够促进公共领域的形成。为了突出新媒介技术对公共领域的作用,分别阐述交互、移动媒介技术对交往理性与商谈的影响。交互、移动媒介技术营造出一种自由且平等、多元且包容、公开且透明的氛围,为公共领域中的交往理性提供了适当的情境,却存在信息权不平等分布、结构性缺陷、权力及金钱系统的干涉等的压抑性影响和排外性影响限制了交往理性发挥;交互、移动媒介技术形成健全的媒介参与机制,为公众了解公共事务信息,表达利益需求,民主参与商谈,监督政治权力机构提供了有效渠道,却存在交往限制、认知限制和动机限制的问题制约了商谈。尽管如此,中国当前语境确实存在着媒介技术所建构的公共领域趋势,必须从政府、媒介工作者以及公众方向提出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媒介技术对交往理性、商谈的有利影响,从而促进媒介技术对公共领域的建构作用。
其他文献
民生建设对于国家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民生建设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是科学理论之一,也是指导我国民生建设的重要依据。马克思终其一生都
伽达默尔毕生思考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真理问题。伽达默尔以“理解何以可能”这一问题引出了哲学的真理问题。如何回答这一问题,贯穿于伽达默尔早期和晚期的思想。  伽达默尔
罗蒂认为自古希腊以来的整个传统哲学都是一种基础主义的哲学。它的基本特征是认识性的。它认为文化的任何部分只有参照这个基础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我们只有参照这个基础才
中华文明及东方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自古文人墨客为之探索研究。文房四宝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书写工具,更是作为延续文化、传承文明的历史载体,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到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