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三踝骨折(又称cotton骨折)是指内踝和外踝同时合并后踝的关节内骨折,它是踝关节损伤的常见类型之一。对于三踝骨折的治疗,目前有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等治疗方法。学者们认为三踝骨折为踝关节最严重的创伤,治疗上多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以求达到解剖复位、尽可能恢复踝关节的功能,但切开复位内固定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及痛苦;手法复位同时配合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往往达不到解剖复位的要求,有时即使复位时位置良好,但因固定不良致使骨折块再次移位,而使疗效不满意;单纯的外固定架治疗对于移位严重的三踝骨折疗效欠佳。本课题采用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顶针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正是通过对古代、现代中医正骨手法、外固定器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文献进行总结研究,扬长辟短,提出新的治疗方法。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观察应用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顶针固定与切开复位治疗三踝骨折两组间的疗效,促进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顶针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在临床的应用及推广。方法本课题病源来自于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的三踝骨折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顶针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的方法,通过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两组入院时,术后三3周,术后6周,术后12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病例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临床基线具有同质性,均衡可比。2.两组治疗后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术后一年,试验组与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3.33%(28/30)、90%(27/3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三3周,术后6周,术后12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组间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4.两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确切,两组间治疗后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间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能够取得和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效果;但从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考虑,正骨手法配合外固定器顶针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比切开复位治疗三踝骨折更具有优势,而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因此值得在临床,尤其是广大基层医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