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凋亡相关基因SjTNFR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5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是一种全球分布、影响较为严重的重要人兽共患病。目前可用治疗药物存在潜在抗性,同时缺乏有效的疫苗,使得新药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日本血吸虫细胞凋亡的深入研究可为筛选日本血吸虫新药靶提供新思路。本实验通过对日本血吸虫凋亡相关基因SjTNFR的克隆、原核和真核表达、及该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初步探讨,为深入阐述日本血吸虫的凋亡机制积累了知识,为评估SjTNFR作为血吸虫病治疗药物靶标的潜力提供了基础。  1.日本血吸虫凋亡相关基因SjTNFR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利用PCR技术扩增了日本血吸虫SjTNFR的全长序列,构建了重组质粒。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ORF含603bp,编码20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22.3Da,理论等电点为7.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不含有信号肽以及跨膜区序列。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属于TNFR超家族成员。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jTNFR,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小鼠来源14d、23d、32d、和42d四个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均有表达,其中大鼠来源虫体SjTNFR的表达水平在14d后都明显高于小鼠来源虫体,在感染后32d和42d表达差异更明显(P<0.05)。提示该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影响血吸虫在大、小鼠不同适宜性宿主体内生长发育的因素之一。  2. SjTNFR的真核表达及功能初步分析  通过PCR技术扩增到SjTNFR功能区片段,成功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xj-40-SjTNFR,利用脂质体转染法把重组质粒转入293T细胞。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显示,转染pxj-40-SjTNFR质粒的293T细胞表达SjTNFR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重组质粒在293T细胞中成功表达,SjTNFR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26 kDa。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转染细胞的细胞早期凋亡比例为25.3%,而对照组为2.73%,转染组的细胞晚期凋亡比例为11.2%,对照组为2.73%。转染组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合分析表明日本血吸虫凋亡相关基因SjTNFR具有一定的促凋亡作用。  本文为深入开展SjTNFR的生物学功能分析,及筛选针对SjTNFR的药物靶标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的发展,原油泄漏事故的频发和工业污水的排放给全球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更发人深省的是,面对这样严峻的水污染事件,全球缺乏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墨烯及衍生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积大、化学稳定好、电子迁移率高、在水净化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科研人员已经开发出基于石墨烯各种吸附材料,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薄膜、石墨烯泡沫、石墨烯海绵等。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