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初级永磁直线电机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aoshao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加深,具有运输量大、速度快、绿色环保等优势的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青睐。由于永磁体和电枢绕组都安装在动子上,在城市轨道交通这样的长距离运输系统中,初级永磁直线电机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系统是多台初级永磁直线电机牵引系统,这必将导致电流传感器的应用数目大大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故障率的明显加大。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系统的电流传感器容错控制举足轻重。本课题开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初级永磁直线电机牵引系统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下面几部分:1)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说明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论述述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牵引系统的现阶段发展状况。2)针对初级永磁直线电机进行了电磁设计与建模。首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永磁磁链、反电动势、动态电感、损耗、法向力与定位力、静态电磁推力等特性。其次,建立初级永磁直线电机的功率方程并推导了电机的尺寸方程。最后,推导了初级永磁直线电机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为后面的控制方法的提出和实验证明提供了理论支撑。3)针对单直流母线电流传感器提出了一种新型直接推力控制策略。一相电流由直接测量得到;根据有限延迟测量原则,得到第二相电流;根据三相电流之和为零得到第三相电流。为了避免测量电流长时间沦陷在某一相,一旦沦陷时间达到极限时间,则根据单目标优化原则重新选择电压矢量。新型直接推力控制不仅具有鲁棒性好的特点,而且能保持和标准直接推力控制几乎一样的稳态和瞬态性能。4)针对单相电流传感器提出了一种容错控制策略。首先,根据dq轴参考电流和残存的相电流得到估测dq轴电流,并且从理论上证明了估测的正确性。其次,第一次在单相电流传感器容错控制中用到了电压解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流的动态响应。和现有的容错控制相比,本课题所提的单相电流传感器容错控制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瞬态性能。5)针对无电流传感器提出了一种电流滞环控制策略。鉴于dq轴测量电流和估测电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在估测的交直轴电流相同的情况下,故障动子和正常动子可以具有相同的dq轴测量电流。所提无电流传感器控制充分利用多动子牵引系统的特性,通过其他正常动子的牵引逆变器确定故障动子牵引逆变器的交直轴电流参考值,进而实现无电流传感器控制。6围绕dSPACE DS1103控制器为中心,搭建城市轨道交通初级永磁直线电机牵引系统实验平台。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目前针对肺癌的外科手术及免疫治疗已
如何准确预测和调控微装配界面熔接粘附脱粘剥离特性是模内微装配成型制备高性能聚合物微型机械运动副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针对这一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研究构建了模内微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前三位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和效果极其有限。因此,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研发有效的
常规钻地弹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现代战场中的应用促进了遮弹技术的发展。钢管约束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有着更好的抗侵彻性能。本文在钢管约束混凝土靶抗射弹侵彻性能与机理研究的
梁溪河是太湖流域典型景观连通河道之一。因生产生活的影响,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梁溪河,导致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水华现象频出,水环境问题堪忧。为了解梁溪河水质恶化的
随着配电网规模日益增大、网络结构愈加复杂,配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配电网的运营进行评估,有助于发现运营中的薄弱环节,指导配电网的可持
水液压泵是水液压系统的核心动力元件。因水的粘度低、润滑特性差等特点,水液压泵的泄漏、摩擦磨损等问题较油压泵更为突出。直线驱动式柱塞泵省去了旋转直线运动变换机构,既
目的巴贝西虫(Babesia)是专性寄生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内的寄生性原虫,可经输血传播导致巴贝西虫病。经输血传播的巴贝西虫亚型主要有微小巴贝西虫、分歧巴贝西虫、邓肯巴贝西虫
镁合金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轻合金结构材料,但由于其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结构,可开动的滑移系较少,镁合金的室温塑性变形能力较差,限制了镁合金在更多领域上的应用。而镁合金的
以方式副词为代表的副词充分展示了语义与句法之间的关联性,是句法语义接口研究的绝佳契点,加上方式副词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课题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分布形态学和题元理论等对方式副词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如何站在分布形态学角度上理解方式副词?即方式副词的生成机制是什么?2)方式副词的具体分类是什么?3)方式副词的句法语义接口是如何实现词汇与句法互动的?本文以分布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