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针灸学之演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9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针灸学在整个针灸历史链条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民国时期针灸学的演变没有人专门研究过,致使今天的针灸学与古代针灸脱节,人们已经不清楚今天的针灸学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时代背景的分析,对民国时期针灸文献的考查,及古今文献的系统比较,对民国时期经络学、腧穴学及刺灸法学的主要演变进行了探讨。 经络学的演变探讨了经络学说的“科学化”。由于西医的冲击以及“科学化”的时代要求,针灸学界借用日本对于针灸机理的研究,对经络学说进行了西医学理的阐释,然而,由于对传统概念和西医的理解深度不够,并未真正实现“科学化”。但是,经络学说“科学化”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鼓舞了针灸学习者的信心,在中国迅速掀起了针灸学习的热潮。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前车之鉴,提示只有传统和现代都具备相当深度,才有经络学说的“科学化”的可能。 民国时期腧穴学的演变,探讨了腧穴定位中增加现代解剖学描述,和腧穴主治演变中出现“穴性”。腧穴定位中增加“解剖”是基于对穴位实质的认识,民国时认为穴位“实属神经枝干”,因此,“每穴必注明解剖”。随着人们对经络学说和腧穴本质认识进一步深化,不再将穴位认为仅仅是“神经枝干”。但是,出于针刺安全和分层次刺法的要求,腧穴的定位描述中“解剖”一项依然保存了下来。民国时期比附中药功能归纳的方式,提出了“穴性”理论。虽然是只提出了一个概念,却对针灸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在“穴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针灸处方学,并且衍生出了与传统针灸辨证论治不同的体系。本文通过对传统针灸学为何没有用“穴性”的方式来归纳腧穴主治的原因,明确了传统针灸辨证论治体系和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存在区别,针灸是以辨病位为主的诊疗体系。 针刺手法的演变,探讨了“气至”、“得气”概念的演变和补泻手法的演变。“气至”是《内经》判断结束手法时机的依据,还具备判断预后的功能。但是,历代将“气至”和“得气”概念等同起来,民国时期继承了这种思想,“气至”概念丢失,同时导致了“气至”功能的丢失。此外,民国时期针灸学家对“得气”作出了西医学理的解释,增加了针刺时病人的感觉,发展了“得气”的概念。基于针刺反应的原理是“针下刺着神经”的认识,民国时期针灸学家用西医的观点指导针刺补泻,产生了以强弱刺激分补泻的观念。而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实际上以强弱刺激分补泻的方法和《内经》的实际操作是一致的。以强弱刺激分补泻,为针刺补泻手法进一步的量化和客观化开辟了道路。 总之,全文分析了民国时期经络学、腧穴学、针刺手法主要演变产生的原因及演变产生后对后世的影响,并从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为当今针灸学发展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正>提前干预是指在错误没有发生之前教师对学生采取的一种干预措施。它强调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抓住学生问题的根结,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反思并找出发生知识点错误的本
随着数字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全国的各大医院已经逐步开展和实施数字化管理。医学影像技术逐渐发展为数字影像技术,进入无胶片化时代,医学影像学传统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应用生活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逻辑
<正>从南宫市教育局公布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数据来看,城乡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差异明显。为了找到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的对策,笔者对3所农村初中和3
本课题收集整理王孟英治疗神昏的医案,建立病因病机、治法、方剂、用药数据库,结合王孟英的医学观点、学术思想,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方药、病案举例分析几个方面总
基于CAD模型的数控代码自动生成是CAM领域的前沿课题。本文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加工特征和UG的NC代码自动生成方法,并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进
<正> 任何民族文学都深深扎根在本民族的社会、文化以及生活的土壤之中。由于地域、历史等原因,各民族的文学发展在其速度和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随着民族封闭性的逐渐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不仅看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态度。学会做人则更加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感。因而,
目的:用不同浓度的IP6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观察IP6对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进行作用机制探讨,为研究IP6的抗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将不同浓度的IP6(0mM,1.8mM,3.3
目的:测查8—12岁正常健康儿童的气质特点及影响因素,与8—12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和癫痫患儿的气质进行对照,探讨8—12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和癫痫患儿的气质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