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调节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方式之一,也是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研究者视角不同,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的争议:自我调节结构的建构存在一定分歧,有关自我调节特点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初步建构了自我调节的理论模型,并先后随机抽取成都市的361名和106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对建构的自我调节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自我调节问卷》和白羽等编制的《网络成瘾倾向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成都市10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自我调节的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调节包含5个维度,即:目标设定、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自我监察和自我反应,符合初始的理论构想;所设计的自我调节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大学生自我调节有以下特点:大学生自我调节水平较高;性别上,女生在自我调节及其目标设定、执行计划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年级上,大一学生在自我调节以及目标设定、制定计划、自我监察、自我反应四个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呈现出下降趋势;专业上,理科学生只在制定计划和自我反应维度上显著高于文科学生。(3)自我调节与网络成瘾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自我调节能够显著预测网络成瘾倾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测力最大的是自我调节的第三个维度,执行计划(10.8%),其次依次为制定计划(6.8%)、自我监察(2.8%)、设定目标(1.1%)、自我反应(0.8%),回归方程可以写成:网络成瘾倾向=-.162×执行计划+-.154×制定计划+-.102×自我监察+-.073×设定目标+-.062×自我反应。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自我调节结构模型包含:目标设定、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自我监察和自我反应五个维度。(2)大学生自我调节在年级、性别以及学科类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自我调节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
其他文献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能有效应对负性事件和压力,积极迅速的适应环境并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已有研究证明,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概念,它包括对认知的评估、调节、控制的知识,以及这种评估、调节、控制的过程和策略。关于情绪障碍的研究发现,元认知对情绪障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