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别的收入差异由来已久,而且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工资水平由市场决定,在这个进程中不同阶层的工资差异问题显现,性别工资差异也开始凸显,为众多学者和社会大众所关注。本文利用CHNS数据库的1993年、2000年和2009年调查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性别差异的分布变迁与成因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数据的初步描述统计以及核密度方法得到的各年份工资分布考察我国城镇居民工资的性别差异分布变迁的总体情况,接着对我国城镇居民工资的性别差异在三个年份是否存在“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作了一个直观的判断,然后应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男性和女性工资方程,通过对各年份分位数回归结果的分析,研究了各解释变量对工资分布不同位置性别工资差异影响的变化,接着应用Neumark分解法、Melly2005分位数分解法和JMP1991分解法从横向和纵向对比两个角度对不同年份我国城镇居民工资的性别差异和分性别的工资分布变迁的特点与成因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结果主要得到,我国城镇居民工资的性别差异在1993年、2000年和2009年三个年份的对比中表现为先缩小后扩大。2009年女性与男性累积分布在低分位点到0.6分位点区间的空白明显扩大。我国城镇居民工资的性别差异在1993年具有“天花板效应”,2000年和2009年只在0.90-0.70分位点的标准中存在;“地板效应”则认为在三个年份都存在。2009年的性别工资差异几近出于不可解释的部分,总的性别工资差异几近由性别歧视引起,且在总的歧视中有60.5%来自于对女性的直接歧视。不可解释性别工资差异中,在1993年出于经验和集体的贡献较大,在2000年,蓝领的贡献较大,而在最近的2009年,私营和白领的贡献较大。此外,三个年份系数差异和总差异表现的变动趋势一致,就是说,在工资分布的低端,随着工资水平的降低,性别工资差异越大,由性别歧视引起的性别工资差异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