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200名新疆石河子地区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下的T2DM患者的25-羟维生素D[25-(OH)VitD]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为补充维生素D预防下肢血管病变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自2017年至2019年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T2DM患者200例,首先根据踝肱指数和CONUT评分,将全部患者依据营养状况和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四组,每组50例。分别为:营养正常未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营养正常+NLEAD组),营养不良未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营养不良+NLEAD组),营养正常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营养正常+LEAD组),营养不良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营养不良+LEAD组)。比较四组间生化指标及25-(OH)VitD水平。然后再将所有患者根据HbA1c水平及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四组,分别为:血糖控制一般未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糖一般+NLEAD组),56例;血糖控制差未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糖差+NLEAD组),44例;血糖控制一般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糖一般+LEAD组),45例;血糖控制差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血糖差+LEAD组),55例。比较四组间25-(OH)VitD水平。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根据营养状态及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四组。(1)四组间生化指标比较:与营养正常+NLEAD组比较,营养正常+LEAD组的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胱抑素C(CysC)、果糖胺水平更高(P<0.05);与营养不良+NLEAD组比较,营养不良+LEAD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淋巴细胞计数更低,CysC水平更高(P<0.05);与营养正常+NLEAD组比较,营养不良+NLEAD组的空腹C肽、CysC水平更高,TC、LDL-C、HDL-C、总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更低(P<0.05);与营养正常+LEAD组比较,营养不良+LEAD组的CysC更高,SBP、HbA1c、空腹血糖(FPG)、TC、甘油三酯(TG)、LDL-C、血磷(P)、果糖胺、总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更低(P<0.05)。(2)四组间25-(OH)VitD比较:与营养正常+NLEAD组比较,营养正常+LEAD组25-(OH)VitD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营养不良+NLEAD组比较,营养不良+LEAD组25-(OH)VitD水平更低(P<0.05);四组间比较,营养不良+LEAD组25-(OH)VitD水平最低,与其它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VitD与FPG、甲状旁腺素(PTH)呈负相关,与HDL-C、总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VitD缺乏程度与营养不良程度呈正相关,营养状况越差,25-(OH)VitD缺乏程度越严重(P<0.05)。(5)T2DM合并营养不良人群中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冠心病是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总淋巴细胞计数是保护因素(P<0.05)。2.根据血糖控制指标及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四组,四组间25-(OH)VitD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态与25-(OH)VitD水平呈正相关、与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呈负相关;营养不良会影响25-(OH)VitD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予以重视。2.HbA1c水平对25-(OH)VitD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关系的影响,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