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里一朵含苞怒放的奇葩,日益为世人所注目和重视,已成为一门显学。作为湖湘文化近代产儿的郭嵩焘是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史上第一位驻外公使,曾任兵部侍郎,广东巡抚,是名符其实的封疆大使。然而,这位显赫的钦差大臣却前前后后归隐五次长达二十五年之久。本文旨在横向联系,纵向开拓,探求两者关系,填补史学研究中的“死角”与空白。 归隐时期漫长,整整等同官宦时期,导致郭嵩焘难伸经天纬地之才,酿成个人的人生悲剧。郭氏归隐具有重要意义,它折射湖湘文化特色,是湘系势力涨落的缩影,是晚清封建社会末世的一个重要象征。它反映中国本士走向近代化道路的极度艰难,亦反映中国走向世界征途中的重大挫折。 归隐即退出官场回到民间或故乡隐居。郭嵩焘的归隐观的内涵是丰富的,它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一种迂回的入世,宦海风波战乱风波和家庭风波是其归隐的外因,而个人性格是其归隐内在的诱发因素。 归隐折射“经济之学”,郭嵩焘行教育救国之梦,走经世致用之路。归隐体现“借法自强”理念,郭嵩焘超前意识的本末理论,是对“中体西用”的变革和超越。归隐荡漾“忠义之气”,郭嵩焘息影林泉,内心深处仍然充满炽热的爱国情怀,关注洋务。留心时局,积极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