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深远思想一直影响着西方国家。由于其独特的魅力,许多翻译家在其出版以后纷纷将其翻译成许多其他语言。本文将从翻译规范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本小说的两个中文译本:林纾翻译的《黑奴吁天录》与黄继中翻译的《汤姆大伯的小屋》。 翻译规范理论是翻译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翻译规范理论给翻译研究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并引导其研究的整个过程。图里在翻译规范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认为翻译是由规范所影响的活动。他将翻译规范区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初始规范、预备规范、操作规范。初始规范指影响译者对于原文本或目标文本规范的选择。对于这两种不同文本规范选择,同时也决定了译者是选择充分翻译还是可接受翻译。预备规范包括翻译策略与直接翻译两方面。预备规范与初始规范从宏观方面影响着翻译,这一阶段的影响主要是在翻译文本之前,如对原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等。而操作规范体现了微观层面的因素对整个翻译过程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文本研究案例,主要是探讨译者翻译《汤姆叔叔的小屋》所受翻译规范影响的要素。随着翻译研究以及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发展,规范在翻译领域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传统的翻译研究者通常基于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相同与不同的规则,并研究将其翻译规则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如今翻译研究者更倾向于描述规范研究。本文作者试图从图里的初始规范、预备规范与操作规范的视角,从译者对原文本的选择到翻译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对《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两个中文译本做一个全面的客观的系统性对比研究。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应用在翻译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另外,对比个案研究也同时将验证图里理论是否适用于翻译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