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个体工作时间增长、压力增大,陪伴家中老人的时间越来越短。缺乏陪伴与呵护的老年人安全感水平下降。安全感是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是否存在担忧的认知与体验。老年人实施助人行为是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一种亲社会行为。研究老年人助人行为对安全感的影响不仅能丰富老年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且能维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推进老年社会工作良好发展。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助人行为与安全感的现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访谈和个案介入进一步探讨了老年人助人行为对安全感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实施助人行为的老年人不多,且多以个人性助人行为为主,团体性助人行为为辅。第二,老年人实施助人行为除受到年龄、户籍和健康状况影响外,还受到助人动机、老年人自我认知、社会及政策环境以及支持网络的影响。第三,老年人安全感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年龄、性别、户籍、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和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第四,助人行为能部分正向预测安全感。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本研究从社会工作组织推动和社会工作者示范服务两方面提出社会工作干预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