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反身代词的句法研究:基于约束理论角度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约束理论以来,各种语言中反身代词的特性和指称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热点话题。约束理论中第一原则指出照应语在其约束域内受约束,而反身代词属于照应语的范畴,因此约束理论与反身代词的属性及指称研究可谓是密切相关。基于这一理论,乔姆斯基和他的后继者们做了大量有关不同语言中反身代词的研究。其中,汉语反身代词的指称特性也受到了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像国外的Manzini和Wexler,Battistella,国内的程工,胡建华等人。   鉴于前人的分析,本文亦是以汉语反身代词作为研究对象,在约束理论框架下试图采用约束理论中的诸如C-统领、管辖、管辖域、约束原则等概念以及反身代词的屈折特性分析汉语反身代词的指称特性。在分析的过程中,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同时综合使用取自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包含反身代词的句子以使研究更具有效性和说服力。   汉语反身代词根据其屈折和指称特性,可分为汉语简单反身代词自己和汉语复合反身代词如他自己,我自己,我们自己等两种类型。汉语复合反身代词有诸如性、数、人称等屈折特性,这使得汉语复合反身代词只能选择与其具有相同屈折特性的先行词,同时约束理论中约束域的确定使其选择其特定的先行词,因而具有近距离约束和主语宾语同标等指称特性。而汉语简单反身代词却没有像复合反身代词所具有屈折特性,这为其远距离约束指称提供了潜在的可能,同时根据约束域的确定选择相应的先行词,因而具有诸如远距离约束、阻塞效应及主语倾向性等指称特性。
其他文献
乔治·艾略特(1819-1880),英国小说家、记者、翻译家及维多利亚时代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以现实主义和心理描写见长。作为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乔治·艾略特始终关注着
萨拉·奥恩·朱厄特是美国19世纪晚期一位杰出的乡土女作家,《尖尖的枞树之乡》是其代表作。小说中,作者朱厄特向读者描绘了一幅缅因州小镇人们朴素而温馨的日常生活画卷。到目
《赎罪》是当代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于2001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并获得同年布克奖提名。小说将严肃的战争题材与通俗元素爱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讲述了主人公们的人生起伏。
本研究选择正常儿童在6岁前应掌握、且具有发展指标性的量词来考察汉语SLI儿童:1.对通用量词“个”的使用情况和对量词基本句法结构的掌握情况;2.对正常儿童早期习得的不同类
摘要:新版XtremeDSP视频入门套件(video Starter Kit)Spartan-3A DSP FPGA Edition 2为复杂的高清晰系统提供了高性能开发平台。  关键词:XtremeDSP;Spartan-3A;    视频行业正逐渐向更为复杂和综合的处理解决方案方向发展,而要求苛刻的下一代视频压缩标准对视频系统性能的要求也超出了标准DSP所能够提供的性能。因此,很自然地,许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