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ASH3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mRNA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8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持续性的滑膜炎、系统炎症和自身抗体(特别是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终引起疼痛,关节变形和残疾。在世界成年人口中,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大约为1%。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确切的病因机制尚不清楚,致病因素多样。有研究表明,RA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耐受的破坏、感染因素、内分泌异常及共同作用引起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紊乱有关。近年来,从遗传角度探索RA的发病机制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和候选基因研究已经确定了50多个基因位点与RA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家族聚集性及双生子研究都表明遗传因素是RA易感性的主要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新发现的泛素蛋白相关SH3结构域A(Ubiquitin-associated and SH3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A,UBASH3A)作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PTPs)家族中的一员被人们认识,UBASH3A也被称为T细胞泛素配体(T-cell Ubiquitin Lig And,TULA)或T细胞信号抑制因子2(Suppressor of T-cell Signaling 2,STS-2)。UBASH3A基因主要在肾、脾、肺等器官及淋巴细胞中表达,UBASH3A蛋白包含一个N-末端的与泛素相关的蛋白、Src同源3结构域(Src Homology 3,SH3)及C-末端的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结构域(Phosphoglycerate Mutase,PGM),如图1所示。UBASH3A通过负调节T细胞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T cell receptor,TCR),在调控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多项研究表明UBASH3A基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目前,关于UBASH3A在RA的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还较少,在中国汉族人群中,UBASH3A基因多态性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信使RNA(messenger RNA,m RNA)表达与RA的关联目前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收集RA病人和正常对照的血液标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UBASH3A基因多态性与RA的疾病易感性之间的关联;同时,检测了PBMCs中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分析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与RA不同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且分析UBASH3A基因多态性与m RNA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分为2个部分。图1 UBASH3A蛋白结构示意图Fig 1 Schematic view of UBASH3A protein structure研究一UBASH3A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比较UBASH3A基因(rs1893592、rs2277798、rs11203203)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RA患者及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探讨其与中国汉族人群R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RA主要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RA患者557例,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健康对照954例,来自健康体检中心。收集RA病例和对照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及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冻存,利用Fluidigm 192.24 Dynamic Array仪,采用Taq Man探针进行基因分型。利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UBASH3A基因3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对照组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verg equilibriun,HWE)定律(rs1893592:χ2=1.454,P=0.228;rs2277798:χ2=1.217,P=0.270;rs11203203:χ2=1.347,P=0.246)。(2)研究结果显示,UBASH3A基因位点rs1893592与RA遗传易感性有统计学关联(A versus C:χ2=19.187,P<0.001,OR=1.470,95%CI:1.237-1.748;AA+AC versus CC:χ2=11.119,P=0.001,OR=2.419,95%CI:1.439-4.066;AA versus AC+CC:χ2=7.815,P=0.005,OR=1.394,95%CI:1.104-1.760);rs2277798位点及rs11203203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UBASH3A基因rs11203203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阳性病例和RF阴性病例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UBASH3A基因rs2277798位点的G等位基因与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存在统计学关联(P=0.018,OR=1.642,95%CI:1.084-2.434);未发现UBASH3A基因rs1893592位点与主要临床特征有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UBASH3A基因位点rs1893592多态性可能与RA患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rs11203203位点可能与RA合并RF增加有关;rs2277798可能与抗CCP抗体增加有关。提示UBASH3A基因可能增加RA的患病风险及影响其临床表型。研究二UBASH3A基因m RNA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比较RA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RA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以及疾病活动度的关联,并分析RA患者中UBASH3A基因多态性与m RNA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在研究一的研究对象中选取30例RA患者,31例健康对照。检测PBMCs中UBASH3A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间m RNA表达水平差异,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与RA主要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SPSS11.0软件分析数据,检验水准α=0.05。结果(1)RA病例组PBMCs中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m RNA表达水平(P=0.001),各活动组RA患者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与缓解期R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RF阳性病例组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与RF阴性病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抗CCP抗体阳性的RA病人与抗CCP抗体阴性的RA病人比较,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53)。(3)对RA病例组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病程、发病年龄和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of 28 joints,DAS28)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未发现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与ESR、CRP、病程、发病年龄和DAS28呈现相关性(P>0.05)。(4)在RA患者中,未发现UBASH3A基因多态性(rs1893592、rs11203203和rs2277798)与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RA病例中UBASH3A基因m RNA表达水平降低,但未发现m RNA表达水平与UBASH3A基因多态性及主要临床资料之间的关联。此结果提示UBASH3A基因可能在RA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对175万字语料中的639个主谓谓语句做了考察,得出:1)主谓谓语句内部各类别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我肚子疼"这类比例最大(271/639,42.41%);2)主谓谓语句是一种倾向于口语使
建立几个新的具有幂非线性的离散不等式,它们推广并统一了B.G. Pachpatte 1995年发表的两个结果. 为说明所得主要离散不等式的应用,讨论了某个非线性和分-差分方程初值问题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