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管理问题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kenn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洋是世界上重要的渔场,金枪鱼资源量比较丰富,目前金枪鱼的渔获量占世界主要金枪鱼渔获量的22%左右。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的主要捕捞种类是大眼金枪鱼[Bigeyetuna(Thunnusobesus)]、黄鳍金枪鱼[Yellowfintuna(Thunnusalbacares)]、鲣鱼[skipjack(Katsuwonuspelamis)]、长鳍金枪鱼[albacore(Thunnusalaluga)]4个鱼种。近年来,随着捕捞强度的加大,印度洋除了鲣鱼外,金枪鱼资源都已呈下降趋势。 为促进金枪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大洋纷纷加强或推动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RegionalFisheriesManagementOrganisations-RFMOs)的建设。在印度洋,相关的金枪鱼渔业管理组织为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ndianOceanTunaCommission,IOTC)。 IOTC目前正积极规范和强化印度洋公海水域的金枪鱼渔业管理,比如实行强制性的数据统计、产地证书制度,打击IUU捕捞行为,限制远洋渔业国的捕捞能力,要求在印度洋作业的渔船安装渔船监控系统(VMS)等。IOTC在管理措施方面一直紧跟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养护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CommissionfortheConservationofAtlanticTunas,ICCAT)的步伐,本文认为今后印度洋的管理可能呈以下几种趋势:加大船旗国的责任、对重要鱼种实行捕捞配额管理、实行贸易制裁制度、加大对兼捕渔获物的管理、进一步扩大产地证书的范围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渔获物的公海转载。 印度洋金枪鱼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1995年开始发展印度洋金枪鱼渔业,主要在东印度洋作业,作业方式为延绳钓,作业对象主要是大眼金枪鱼,并兼捕到数量可观的黄鳍金枪鱼。1998年有120艘延绳钓渔船在印度洋作业,其中大部分是由拖网船和刺网船改造过来的,后由于管理不善和经济效益不高,船数减少,到2004年,我国在IOTC秘书处登记的渔船只有63艘,其中超低温延绳钓渔船32艘。我国在发展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发展规模受限、捕捞作业受限、数据统计不规范以及渔获物销售渠道窄等。 为确保我国的印度洋金枪鱼渔业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的管理趋势作出预测,并结合我国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生产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我国的印度洋金枪鱼渔业进行了探讨: 完善数据收集和统计;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合理安排作业渔船;为捕捞配额作好准备;转变发展方向;开拓国内消费市场;加强科学研究;加大管理和培训。
其他文献
渔用疫苗接种因其可有效地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又能避免抗生素等药物对水环境和水产品本身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国际上水产疫病防控的主流技术。免疫佐剂是指结构多样具有调节疫苗抗
本论文综述了近年来发生在我国海域的赤潮现象以及国内外利用卫星遥感信息进行赤潮监测的研究进展,并根据2002~2005年5到6月份发生在我国东海海域的主要赤潮现象,探索了利用美国
从仿刺参(A.J a p o n i c u s)消化道中筛选出3株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 6 S r D N A分子这三方面鉴定它们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X 3-3(B a c i l l u s a m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