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旅游开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场结合的一种手段,被认为是传承保护的有效方式,但由旅游开发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以及资源产业化还需要进一步被实践所检验;目前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开发模式、开发原则和具体案例应用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这一基础性工作重视度不够;惠安女聚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存续较为完整,旅游利用价值开始释放,亟需理论进行指导。运用条件价值法,通过对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问卷调查,对惠安女聚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并借助SPSS工具,对区域社会经济特征与受访者支付意愿及支付额度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惠安女聚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使用价值高达5.902亿元/年。在价值评价的基础上,运用效用价值理论、旅游地理学理论和文化生态理论剖析了惠安女聚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开发对策建议: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存在天然耦合,传承和保护的实践需要旅游开发带动;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构成分析存在偏差,应当从公共物品视角重新进行划分;三是惠安女聚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政府主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使用价值的忽视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实践产生偏差,产生相应的问题;四是非使用价值受到人口特征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因而在旅游开发中需要明确市场定位;五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案例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选择。研究所得结论与现实情况相契合,能够为惠安女聚集地及其他类似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