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远视弱视眼的高阶像差与视觉质量的关系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bcn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儿童远视弱视眼在不同屈光状态下高阶像差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 方法:对66例远视弱视儿童经1﹪阿托品眼膏散瞳7天进行检影后,根据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各分为3组,使用Allegretto波前像差仪进行像差测定,并用CSV-1000对比敏感度灯测试其暗室对比敏感度。 结果:所有66例患者的带状光检影球镜度为:+2.60±1.76D,柱镜度为+1.15±0.98D,散光轴为82.83±27.93D,而波前像差测得的值分别为:+2.76±1.96D,+1.36D±1.02D,85.37±30.72,二者数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低度远视组中,随着球镜值增大,各阶像差值亦增大,RMS2、RMS<,g>和C<,12>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低度弱视组中可见低度弱视组中各像差值均低于中度弱视组,RMS<,1>、RMS<,5>、RMS<,h>差异有显著性(p<0.01)。弱视患儿全频段对比敏感度均下降,尤其高频区下降显著,高阶像差中C<,12>与高频段对比敏感度有相关性。 结论:波前像差检查及对比敏感度检查均能较准确、全面的反映弱视儿童眼的屈光状态及视觉质量,可作为远视弱视儿童屈光检查的一种客观手段。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的清官修《明史》研究,在具体纂修过程、预修史家与《明史》纂修关系、《明史》诸稿本关系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需加强对万斯同《明史稿》、王鸿绪《明史稿
目的: 分析四股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骨隧道扩大的程度、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功能评分的关系,探讨胫骨端双重固定对骨隧道扩大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