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sz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全面展开,以征占土地开发建设为标志的大中城市扩展使大量的农民失去了维持生存的土地,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土地补偿机制,但目前这一机制还缺乏合理性和说服力,现存的农村土地界限模糊、征地理论滞后、补偿标准过低、操作不规范、补偿不到位、安置方式简单、安置责任不明确,就业制度缺位等问题,使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面临失地、失业、缺少保障的现实困境。农民失去土地后逐步变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他们的权益受到了侵犯,成了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个弱势群体,产生了失地上访、聚众闹事等现象。然而,农民失地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离开土地,不仅符合政府的发展计划,也是多数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关键是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真正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尽快构筑并完善合理的征地补偿利益分享机制,建立切实有效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体系。 本文详细分析了失地农民的产生原因、特点、现实需求和他们与政府间仍在进行的“博弈”活动,权衡了已有的失地农民问题解决办法的利弊,并提出了自己的新设想和决策建议。论文希望促进政府与农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更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资源的优化组合,逐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双赢”局面。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拉动内需,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有关此类消息的政府公告
学位
连带责任作为对民事权利保护更显周密的一项制度,对权利人的保护非其他责任制度可比肩,是权利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20世纪以来,其在法律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换的思
近年来,随着司法制度改革以及程序法修改的推进,法学界对中国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制度的研究逐渐升温,但研究对象多为地方法院的审委会,极少涉及最高法院审委会制度。
渤海的海洋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船舶排放的污染物质是导致渤海海域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为了防治船舶污染,我国颁布了一
证人资格问题是证人制度研究中的基础理论问题,谁可以作证?作证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有证人资格的人是否必须作证?污点证人作证有什么不同的法律效果?纵观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