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吟诗人的精神境界——《米拉日巴传》审美视野探微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米拉日巴传》审美视野进行探微,研究得出:《米拉日巴传》以优美的文学笔调,围绕着传主一生事迹的叙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概貌,深刻反映了佛教藏族化,民间化的历史机缘,自身特点,藏族社会普遍接受佛教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把特定时代藏族社会从纷乱走向相对平稳的历史转机,以及社会价值,伦理道德观念转型的宏大叙事,与个人命运起伏相联系,使曾经发生的一切如在目前。传记中所倡导的这种普通人奋斗思考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对当代藏族社会传统价值体系进行现代性转换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那就是如何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并力求在创新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诗人生平经历入手,考察了李咸用的生卒年、家乡及漫游情况,认为李咸用是江西宜春人,他从大中、咸通年间开始科举活动,在湖南、洛阳等地有过漫
“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浸染于我国古代儒释道思想,“清”范畴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我们个体甚至整个民族形成了“尚清”的审
“审美之维”是赫伯特·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中心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渗透于他的整个美学理论。中外许多马氏研究专家学者,都曾试图阐释何谓马尔库塞的“审美之维”。笔者认为归属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祖国大陆文学崇尚慷慨雄壮、激越昂扬的阳刚美学风格,阴柔美学风格处于被抑制和遮蔽的状态,使文学审美形态的平衡性——刚柔并济遭到破坏。尽管在某些作家创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那场美学大讨论,是新中国美学的开篇之作,也堪称为是当代美学研究的起点。这场美学争鸣不仅促进我国美学研究的发展,使美学成为一门炙手可热的显学,而
本文把现代汉语中的"MQ+N+的+N"语串作为考察对象,研究语串内部组合型歧义的排歧知识问题,是一种语言本体的个例研究.主要考察确定语串内部边界的语言知识,为中文信息处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