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相关维生素的影响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xj86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有病例报导二甲双胍治疗中有致B族维生素及叶酸(FA)吸收障碍的不良反应,而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是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途径中的辅酶和辅助因子,故二甲双胍可能会导致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T)而增加糖尿病人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也有研究认为因二甲双胍改善糖尿病人胰岛素抵抗、纤溶活性、血压、血脂情况,从而会抵消对血浆Hcy水平的影响。那么究竟二甲双胍对糖尿病人血管风险的不良影响是否确切、程度多重,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结论不一致。本研究就此予以观察探讨,通过检测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前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水平变化情况,探讨二甲双胍对IGT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从而为IGT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干预及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治疗提供更安全的临床证据。 方法:采用成组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选取健康体检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的IGT自愿者92例,其中男53例,女39例,年龄(52.78±7.86)岁,分组:IGT组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在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予二甲双胍0.75-1.0/日治疗;B组44例,为单纯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干预组。选同期健康体检正常糖耐量(NGT)自愿者40铡作为对照组(NGT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0.72±9.07)岁。分组做至IGT A组、IGT B组、NGT组三组间在男女比例、年龄、体重指数、血压等条件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所有入选对象均除外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周围血管病变、肿瘤及神经系统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及肠道功能异常,无严重脂代谢紊乱,并于研究开始前4周内未服用维生素类药物、降脂药、抗风湿及抑酸药、性激素类等药物治疗者,无酗酒、大量吸烟史。 干预组92例于实验开始时0W、干预治疗后12W及24W时分别3次采取清晨空腹8-12h后肘静脉血,对照组一次性采空腹8-12h后肘静脉血,留取血浆用ELISA法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和维生素B6含量,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叶酸、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并检测体重指数(BMI)、腰围(WL)、血压(Bp)、空腹血糖(FPG)、75g无水葡萄糖负荷2h后血糖(PPG)、血脂(TG、T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余生化指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血糖仪检测。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数据表达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为方差分析F检验,多因素相关采用多元直线回归。P<0.05有统计学意义。图表经Exeel电子表格处理。 结果: 1.0周时IGT组间与NGT组比较性别、年龄、血压、血肌酐水平、尿蛋白排泄率和近期的烟酒习惯相匹配,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行方差分析示血浆tHcy呈偏态分布,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LnHcy为应变量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示Lnhcy和舒张压、BMI、对数化的Homa-IR和腰围成正相关,与ISI成负相关; 3.0周时IGT A组患者血浆Hcy经自然对数化(LnHcy)后(2.24±0.31)及IGT B组LnHcy(2.26±0.39)与NGT组(2.08±0.57)相比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IGT组血浆VitB6、VitB12及FA与NGT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4.12周时IGT组患者血浆LnHcy A(2.52±0.21)、LnHcyB(2.49±0.19)均较0W时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但IGT A组与IGT B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两组IGT组VitB6、及FA水平较0W时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IGT A组VitB12(386.94±76.62)较前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IGT B组VitB12(409.5±76.51)与0W时相无明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 5.24周时IGTA组VitB6(16.98±2.53)、VitB12(321.7±76.68)及PPG(6.44±1.03)较12W时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较0W时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IGT-B组VitB6(24.08±3.16)、VitB12(392.28±37.32)及PPG(7.4±1.06)较0W、12W时,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浆LnHcy A/B(2.93±0.37)/(2.69±0.26)及血清叶酸(16.02±4.16)/(15.43±4.07)均较12W时升高,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与正常糖耐量者相比,IGT患者存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危险,且此种变化在无血管并发症时即已出现; 2.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MI、WL、FBG、PBG、DBP、TG等指标相关,提示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IGT患者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进而会加速其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3.经短期二甲双胍治疗IGT患者血浆维生素B6、维生素B12逐渐下降,叶酸不受影响,而逐渐上升,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上升; 4.针对T2DM前期IGT患者即有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采取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综和治疗,如补充B组维生素可以预防和延缓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鼠龄7天的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于正常空气环境中
期刊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尤其在IDD(椎间盘内破裂)的诊断上的价值,通过试验积累、总结磁共振检查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资料分析其相关性,提高诊断正确率,同时对其治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