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学教育,德育为先”。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保证和促进作用。医德教育是以医德基本理论和医德医风教育为主要内容,对医学生及医务人员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道德教育活动。中职护生作为未来临床一线的护士将肩负起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重任,结合他们的身心状况及护士职业特点对他们进行医德教育直接关乎到护生在校期间和踏上工作岗位后的道德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护生日后履行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的职责、促进我国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阅读、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统计分析法,以烟台护士学校为例,对中职护生的医德现状、护生对医德教育的认识与参与程度、实施医德教育状况,医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与相应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了更加深入地剖析当前中职护生对医德教育的认知,了解学校医德教育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在个别访谈和观察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以烟台护校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实施调查研究与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原因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学校尽管注重医德教育,但是力度及考核不足;医德教育实施的主体没有扩展到学校全员,主要还是局限在德育老师、班主任;学生自身对医德教育重视不足,更多关注于考试分数;家庭对道德的教育缺位;医德教育的实施主体整体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针对当前中职护生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与医院护理部主任、部分任课老师等访谈,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学校层面:在课程安排上、教学内容上、课程建设上、师德建设、校园文化和网络引导上,加强对医德教育的重视度。二、教师层面: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医德修养,改进传统的直接灌输的医德教育方法。三、家长层面:改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偏差,提高家长对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视度。四、学生层面:充分发挥护生提升自身医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医德教育活动。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将中职护生职业道德观置于学校、家庭、医院以及社会中分析,将理论分析、问卷调查、任课老师及医院访谈、观察法相融合,深入了解我校中职护生的医德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特别强调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护生个人多方的力量,共同参与中职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实证性的研究,结合自己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使策略具有可操作性,贴近生活、贴近护生实际,以期对本校及其他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