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银额盆地巴格毛德地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为研究目的层,层内主要发育油页岩和贫有机质泥岩,是恢复古环境的最有利载体。论文以钻井岩心为实物基础,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孢粉以及有机碳同位素等手段,对研究区的古环境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对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影响。银额盆地巴格毛德地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岩性主要为油页岩、泥岩、粉砂质泥岩、泥灰岩以及白云岩。油页岩中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包括叶肢介、双壳类、介形虫以及植物茎干等。油页岩中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粘土矿物,其次为斜长石和方解石;低有机质含量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中的矿物成分和油页岩相似,但是不含钾长石;白云岩中除发育白云石,还有少量的石英和斜长石。银额盆地巴格毛德地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油页岩的TOC值介于4.86 wt%13.6wt%之间,平均值为7.58wt%,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和II1型,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贫有机质泥岩的TOC值介于0.71 wt%4.77wt%之间,平均值为3.51wt%,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1型和II2型,同样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根据有机质富集程度,将目的层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沉积单元,其中沉积单元II(TOC平均值为7.33 wt%)和沉积单元V(TOC平均值为8.13wt%)有机质丰度最高,高品质油页岩最为发育;沉积单元IV有机质富集程度最差(TOC平均值为3.18wt%)。银额盆地巴格毛德地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油页岩和贫有机质泥岩中的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以nC15nC35为主,均以长链和中链占优势,短链正构烷烃含量较少;类异戊二烯烃均主要为姥鲛烷(Pr)和植烷(Ph);藿烷均以(18α,21β)和(17α,21β)两种构型为主,莫烷以(17β,21α)构型为主;甾烷主要有(5α,14α,17α(H))和(5α,14β,17β(H))两种甾烷异构体,其中(5α,14α,17α(H))甾烷含量占绝对优势,规则甾烷以C27-29规则甾烷占绝对优势。岩石热解参数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油页岩和贫有机质泥岩中的有机质整体为菌藻类等水生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的混合来源。但油页岩中以水生生物占据优势,贫有机质泥岩中以陆生植物占据优势;从不同沉积单元来看,沉积单元II、III和V的有机质来源主要为微生物以及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陆源有机质的影响较小;沉积单元I和IV的有机质受陆源有机质的影响较大,有机质类型较差,有机质来源为浮游生物、微生物和陆生高等植物的混合来源。巴音戈壁组二段沉积时期的气候从温暖湿润到半炎热-半干旱均有发育;古湖泊水体盐度淡水、半咸水和咸水交替发育;水体氧化还原性虽有波动但整体处于较强的还原环境。以上古湖泊水体性质的变化也表明了早白垩世Barremian-Aptian时期全球古气候频繁波动在研究区陆相古环境也具有相似的响应特征。丰富的有机质来源和半温暖-半湿润的气候条件是研究区有机质富集的有利条件。一方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陆源植物和水生生物共同繁盛,并且随着湿润程度的增加水生生物的贡献越来越大,可以为有机质的富集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湖泊水位升高可以产生水体分层,使底部水体处于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在半炎热-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虽然可以形成更强的还原环境,但是由于有机质的来源数量有限致使有机质丰度较低;但同时,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如果降水丰富将会使陆源碎屑供给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有机质,导致有机质丰度降低。综上所述,对于本研究区,巴音戈壁组二段有机质相对比较富集,有机质的整体保存条件较好为还原-强还原的古湖泊环境,有机质富集的差异主要来自古气候的变化,其中,最有利于有机质富集的条件为半温暖-半湿润气候下的还原的淡水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