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虐待对新兵适应不良的影响及其血清DA、BDNF水平改变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iu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期虐待对新兵适应不良的影响及其潜在的精神病理学和生物学改变。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和整体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陆军某部全体男性新兵为研究对象,通过儿童期虐待问卷-简易版、简式大五人格问卷、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等问卷调查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有无适应不良及虐待经历分组,比较各组间血清DA和BDNF水平差异。数据资料采用EpiData3.1录入,再导入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或Spearman等级相关或多重线性回归。风险因素的估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研究一:儿童期虐待与新兵适应不良  1.新兵中存在儿童期虐待经历者116例,构成比为17.9%。主要的虐待形式为躯体忽视(10.2%)、情感忽视(6.0%)、性虐待(4.5%)和躯体虐待(3.7%),情感虐待(2.2%)相对少见。存在两种及以上虐待经历者35例,占比30.2%。  2.新兵适应性训练期间存在适应不良者66例,构成比为10.2%。其中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良、行为问题及情绪障碍例数及构成比分别为40(6.2%)、32(4.9%)、32(4.9%)和19(2.9%)。  3.儿童期虐待经历与人格特质的形成有关,有儿童期虐待经历者,神经质水平高,外倾性、宜人性、开放性及尽责性均较低。  4.儿童期虐待与新兵适应期心理健康状态有关。有儿童期虐待经历者,适应期心理健康状态相对更差,存在更多的自杀意念,且虐待种类数量与自杀意念强度正相关(rs=0.176,P<0.01)。  5.入伍前无工作经历(OR=0.54,95%CI=0.31~0.94)、入伍前对部队不了解(OR=0.27,95%CI=0.12~0.60)及有儿童期虐待经历(OR=2.19,95%CI=1.17~4.09),是新兵适应不良的危险因素。  6.神经质与尽责性、宜人性人格特质是影响新兵适应不良的重要因素(R2=0.318)。儿童期虐待可能更多通过影响人格特质的形成,间接影响新兵适应不良。  7.不同虐待形式与适应不良不同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情感虐待与情感忽视对适应不良影响最大,与适应不良不同类型均有显著相关。躯体虐待主要与环境适应相关;性虐待主要与情绪适应有关;躯体忽视主要与行为问题有关。总体而言,决定系数均较小(R2=0.068~0.130)。  研究二:儿童期虐待与血清DA、BDNF水平的改变  1.有儿童期虐待经历者,血清BDNF、DA水平相对较低,而与有无适应不良无关。  2.血清BDNF、DA水平与儿童期虐待及适应不良严重程度显著负相关。  结论:  1.儿童期虐待对军人适应不良有较明显影响,而其精神病理学基础更多来自于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  2.不同虐待经历与适应不良的不同类型有关。儿童期虐待经历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适应不良类型。  3.儿童期虐待对适应不良的影响,有其人格特征改变的精神病理学基础,亦有生物学指标改变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4.针对新兵适应不良的干预,宜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策略。
其他文献
新年伊始,一些资深研究者就相继提出秘书学基础理论研究要“寻求突破”这一主题:董汉庭认为,理论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秘书学理论研究应着力在秘书概念、秘书工作内容、秘书服务对
背景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也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