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流动环境中的椭圆射流水力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ock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射流和平面射流是两类经常能够见到的简单射流形式,而椭圆射流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类射流。尽管只有喷口几何形状上存在差异(主次轴不同),却使得椭圆射流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对椭圆射流的细致研究拓展了人们对射流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射流中相干结构的认识。在燃烧和推力系统设计中,椭圆射流已经是一种常用的形式。而在环境工程中,椭圆射流也正在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能够迅速提高污水稀释效果的被动排放形式。 本研究主要探讨同向流动(coflowing)环境中,具有不同射流比(velocity ratio)和喷口高宽比(aspect ratio—AR)的椭圆射流掺混特性。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LIF)和“可实现”(realizable)k-ε模型,通过实验的和数值的方法对同向流动环境中的椭圆射流进行了系统研究。 采用LIF技术对同向流动环境中的射流标量浓度场进行了可视化和定量化,使用同向流动环境中的圆射流特性作为实验系统运行可靠性的验证依据。研究了射流场中心线稀释度,射流扩展宽度,下游不同断面上的时均浓度和紊动统计量分布。相对于圆射流,采用了具有中等和较高高宽比(AR=3,6和10)的椭圆喷口。 研究结果表明,当出口超值动量相同时,相比于圆射流,椭圆射流具有更好的掺混稀释效果。同时实验也揭示了轴变换现象,表现为随着射流的发展,射流的主次轴位置发生改变,并由椭圆截面形状逐步发展为圆截面。对不同速度比下的时均量和紊动量做了细致的研究,当x/D≥1,主次轴平面内的浓度分布可以用Gaussian分布很好地近似,而紊动强度断面分布则呈现了类似的双峰形状。 以前的绝大多数研究主要是射流混合特性的实验研究,本研究的另外一个主要目标是建立同向流动环境中椭圆射流的数值模型,并对比了数值预测与实验结果,前者得到了后者有力的支持。更进一步,通过数值模型,得到了浓度半宽与速度半宽的的比率λ(λ=bgc/bg),λ取值为1.18。
其他文献
油画艺术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不过,作为体系的建立完善仅仅百余年。在上个世纪的一百年间,中国的艺术家几经社会和历史的波折,在种种必然和偶然的合力中建构起了属于中国人的油画传承体系和审美样式。这个体系传承于西方却又不同于西方。从技术语言和内在的人文精神两个逻辑视点都与西方的油画有相当的差异。西方油画体系承接于古希腊的造型精神,经过几百年的延续发展,比较通畅和完整。欧洲虽然国度林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水文系统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性质,对水文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包括水文时间序列替代数据的非线性检验、水文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噪声水平的初始估计、非
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相关的水质指标,满足某些种类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等其他途径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开源节流、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