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6IVS1-1724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pe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补体膜辅蛋白CD46基因IVS1-1724位点等位基因与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的相关性;  (2)探讨补体膜辅蛋白CD46基因IVS1-1724位点基因型与RSA的相关性;  (3)对补体膜辅蛋白CD46基因位点及RSA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方法:  收集66例诊断为RSA的患者及118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补体膜辅蛋白CD46基因IVS1-1724位点的等位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RSA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观察组G等位基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观察组GG基因型比例54.5%明显高于对照组28.8%,而CC基因型比例15.2%明显低于对照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观察组显性模型CC+GC基因型比例45.5%明显低于对照组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观察组隐性模型GG+GC基因型比例84.8%明显高于对照组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观察组中大于30岁、甲状腺功能低下、宫颈机能不全、纵膈子宫、先天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及IgG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宫颈机能不全、先天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及IgG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及G等位基因、GG基因型、隐性模型(GG+GC)是RS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显性模型CC+GC是RSA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1)RSA患者CD46基因ivs1-1724C>GSNP位点G等位基因、GG基因型、隐性模型(GG+GC)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妊娠孕妇,而显性模型(CC+GC)低于健康妊娠孕妇;  (2)G等位基因、隐性模型(GG+GC)是RSA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显性模型(CC+GC)是RSA发生的保护因素。  (3)临床上对上述含G等位基因、GG基因型及隐性模型(GG+GC)的妊娠孕妇需引起重视。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囊样黄斑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 CME)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变,但它不是一类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眼底疾病导致的。目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
背景: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因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性,是容易互相误诊的疾病。幻听是双相障碍和分裂症常见的症状,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目前人们对幻听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2019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且患病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1-2].在此次COVID-19疫情期间,军队医院在继续完成卫
第一部分不同感兴趣区设置方法对大鼠肝纤维化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一致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鼠肝纤维化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 DKI)定量研究中选择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的禽流感,2013年2月底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率先暴发感染人的疫情.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由于
目的: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组织中IL-5与IL-1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IL-5与IL-17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两者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实验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皮损组织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IL-5和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IL-5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表皮,尤其以基底层为主,而在正常皮肤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