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苯尼考为动物专用的半合成酰胺醇类抗生素,其特点是抗菌谱广、体内分布广泛、注射或内服均吸收良好,既无潜在的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作用,也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氟尼辛葡甲胺作为动物专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的生成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是一种由氟苯尼考和氟尼辛葡甲胺组成的新型复方制剂,临床用于治疗猪胸膜肺炎放线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通过分别对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和氟苯尼考注射液及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获得相关药动学参数,以了解组成复方制剂中的氟苯尼考和氟尼辛葡甲胺在猪体内是否会产生药动学相互影响。该研究不仅能为指导新药设计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预测该药在猪体内消除动态、蓄积特性及残留消除规律提供参考。16只健康断奶后仔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公母各半)。第一组动物用于20%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和30%氟苯尼考注射液肌注给药交叉试验;第二组动物用于20%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静注和5%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肌注给药交叉试验。给药后按预定时间采集血样。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分别采用Winnonlin5.2药动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1、血浆中氟苯尼考和氟尼辛含量的HPLC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和氟尼辛分别采用乙酸乙酯和乙腈提取,HPLC紫外检测器检测氟苯尼考和氟尼辛含量。氟苯尼考: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22/78,v/v),检测波长223nm,流速为0.9mL/min;氟尼辛:流动相为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65/35,v/v, PH=3.5),检测波长284nm,流速为0.8mL/min。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氟尼辛标准工作液分别在0.04~20mg/l和0.1~2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血浆中氟苯尼考添加浓度为8.0、1.0、0.04mg/1时,回收率为88%~92%;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和4%。血浆中氟尼辛添加浓度为8.0、1.0、O.1mg/l时,回收率为84%-94%;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和4%。2、20%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静注给药在猪的药动学特征20%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受试品静脉注射后,氟苯尼考的平均消除半衰期约为10.56h,平均表观分布容积约为5.27hr*μg/mL,平均体清除率约为5.38mL/min/kg,平均药时曲线面积(AUC)为63.553(mg/l)·h;氟尼辛的平均消除半衰期约为22.28h,平均表观分布容积约为35.50hr*μg/mL,平均体清除率约为19.41mL/min/kg,平均药时曲线面积(AUC)为16.554(mg/1)·h。结果表明20%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静脉注射给药后氟苯尼考和氟尼辛在猪体内消除缓慢,分布广泛;相比于氟苯尼考,氟尼辛消除更慢、分布更广。3、30%氟苯尼考和5%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肌注给药在猪的药动学特征30%氟苯尼考注射液肌注后,其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25.524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3.063h和2.007mg/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40.638(mg/)·h。5%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肌注后,氟尼辛的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5.421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0.729h和2.926mg/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9.265(mg/l)·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5.97%。4、20%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肌注给药在猪的药动学特征20%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肌注后,其氟苯尼考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约为20.971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1.623h和4.029mg/1,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56.689(mg/l)·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62%;氟尼辛的平均消除半衰期(T1/2p)约为18.715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0.441h和1.863mg/1,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1.334(mg/1)·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2.33%。结论:①20%氟苯尼考-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受试品肌内注射给药后,其活性成分氟苯尼考在猪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氟尼辛在猪体内消除受影响较明显,表现为明显减慢。②含有氟苯尼考的单方和复方制剂肌内注射后氟苯尼考在注射部位都有积聚吸收延缓现象,而氟尼辛的吸收延缓现象只出现在复方制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