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砷源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生态的影响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zl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砷污染土壤的研究国内外报道都很多,但是对于外加砷源土壤的研究的报道则很少。本研究主要采用室内模拟的方式,添加外源砷的质量分数为0、500mg/kg,1000mg/kg,2000mg/kg等,研究了外加源砷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变化,并与调查土壤作比较。同时从驯化土壤中筛选出抗砷优势菌,为微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外源砷驯化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随着添加砷的量增加而减少。其中自养微生物先随着添加的砷的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反映出土壤中的砷会对自养微生物形成抑制和毒害作用,随后随着砷的浓度增加而上升;异养微生物则是呈波浪形变化,表明低浓度砷对异养微生物有刺激生长作用,高浓度砷对异养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对砷污染土壤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无砷的有机培养基中,茶场土壤的细菌数比受砷污染区的土壤多。在含砷的培养基中,砷污染土壤的细菌数比茶场土壤的多,特别是含砷较高的培养基时,茶场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大大下降,而砷污染区土壤中本身含有大量的抗砷耐砷菌,砷更成为了某些抗砷菌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因此微生物的数量大大增加。通过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手段,研究了外加不同梯度的砷源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浓度砷有一定的耐受性,而个别种群对砷污染较为敏感,种群数量大大降低。随着土壤中砷浓度的增加,对土壤中微生物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也逐渐增强,有些条带明显变暗或消失,说明砷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外加砷源达到2000mg/kg时,有些条带明显变亮,且出现了新的条带,说明出现了新的抗砷优势菌群。各处理土壤中占优势的菌种仍普遍存在,但不同泳道之间条带的亮度变化明显,表明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存在着一个随砷污染加强而变化的现象。从外加高浓度砷来驯化的土壤中筛选出的菌株B、C、F、N、P属于节杆菌属,E、K属于从毛单胞菌科,I、L属于产碱杆菌,J属于微球菌。综上所述,外源砷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态都有明显的影响。筛选抗砷性优势菌,对于微生物修复受砷污染土壤有实际的意义。
其他文献
全球环境问题与危机的加剧,使生态安全作为与军事安全、国防安全等传统安全不同的一种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当前人们最关注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洪涝灾害、
为研究高频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中带有Ⅰ型预制裂纹的紧凑拉伸(CT)试件裂纹尖端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动态有限元方法,采用ANSYS和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计算了CT试件在高
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置是政府及环保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污泥产量和处理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得污泥处置逐渐成为市政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包袱。本课题从城市—城郊物质循环的视角出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除了核心的运动症状外,常合并各种非运动症状,其发病率高,可贯穿于疾病的全程,与帕金森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了患者
本文主要研究了海洋光合细菌的增殖培养及固定化光合细菌在城市污水脱氮除磷中的应用。通过中草药对光合细菌生长影响的研究,筛选出中草药的最佳提取方法和最佳添加量,为光合
目的统计分析高校人群口腔健康状况,常见的口腔疾病发病率,为以后的高校人群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于2013年5月—2017年5月来该院就诊大学生1000例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相关护理措施对预防经外周静脉持续泵入多巴胺致静脉炎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内蒙古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2月-2013年12月156例经外周静脉持续泵入多巴胺的患者,随机
目的探究莫西沙星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慢性盆腔炎患者85例,随机分为实验
该文论述了现代果业发展的趋势与现状,展望观光采摘园的市场前景,分析建设观光采摘园的政策现状与效益,针对观光采摘园对环境要求、适宜对象、风险控制、技术依托等,提出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