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期”。但正如美国学者诺瑟姆(Ray·M·Northam)所言,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病”也相继产生。其中,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所采取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中村问题,便是我国城市化中期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城市病”之一。城中村这一概念是个约定俗成的表述方式,国内学者大多根据自己研究方向的不同对城中村给出不同的定义,但大意都是指在城市的迅速发展与扩张中形成的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或城乡结合部的、被城市建成区用地包围或半包围的、没有或仅有少量农用地的村落,它们依然保留着原有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人员身份及管理方式等诸多痕迹,没有真正的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部分。现阶段,我国的城中村数量程不断上涨的态势,而城中村普遍存在着居住生活环境差、发展无序、后劲不足、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等诸多问题。由于物业租金是城中村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之一,经济利益的驱动与政府管理职能的缺失致使大量违法违章建筑的出现,村内建筑景观杂乱无章,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低矮破旧,供电、供水、排水设施老化,供热和燃气等基础建设缺乏,人口构成复杂,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居民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教育基础建设和软件水平也大大落后于城市。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阻碍。如何破解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现阶段工作中的重要议题。改造城中村是解决城中村问题重要的途径。但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各地的城中村千差万别,政府如何因地制宜的改造好城中村,如何将这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真正的深入民心,对于现阶段的政府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本文以济南市城中村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济南城中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造过程及难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下一阶段的改造提出新的思路和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