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政策一直是干预产业发展、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当前,产业政策是否有效是学术界仍在激烈争论的焦点问题。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再加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依托市场机制的调节外,仍需要政府利用产业政策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扶持。企业是微观经济发展的最终承载体,是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产业政策的最终作用效果归根到底是体现在对微观市场主体的影响上。因此,本文通过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在企业绩效上的作用效果,有助于从微观层面评估产业政策有效性的问题。本研究中,采用2007-2018年12年的上市公司数据,建立了双重差分模型(DID)用以实证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模型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为实验组,其余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样本为对照组,2010年10月为政策时间冲击点(本文中为了便于研究,近似将2011年1月1日作为时间冲击点)。通过对样本的分析讨论可以得出:从总体样本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绩效(即总资产回报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还有企业所在地区的不同以及企业所有权的差异都会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作用效果。即从企业所在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从企业所有权性质上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的企业绩效,而对国有企业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在本文的最后,探究了未来一段时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完善以及优化等方面的建议。提出坚定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加强产业政策的针对性,优先扶持产业政策作用效果明显的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加强产业政策的精准性,优先鼓励产业政策作用效果明显的民营企业以及建立政策效果评估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