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推动下,世界各国纷纷开放本国银行市场,其中不乏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于2001年12月10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承诺在2006年12月11日完全开放银行市场,这样就还有五年的过渡期。外资银行自从1996年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以来,之后的10年里,外资银行随着政策和形势的变化,其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战略和途径都渐趋成熟,随着市场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或参股中资银行。国内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在1998年后变化逐渐显著。
由于中国银行业市场化起步的比较晚,其市场结构的演变较之与世界其他国家有较大差别。在中国银行的市场化机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发达国家银行业已经历数百年的市场竞争历练,并正在经历迄今为止最大的兼并浪潮。特别是美国和欧洲,每年分别都有数以百计的银行合并。美国银行业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变,议会通过立法促进银行结构的优化。如今,各国的银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均处于上升的趋势。外资银行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并没有损害竞争,反而使得各金融巨头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更为激烈的竞争。相关数据表明,这增加了东道国银行的经营风险。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银行贷款市场的集中度与风险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在统计上显著,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证实集中度提高有导致风险程度增加的单向因果关系。外资银行进入,金融巨头的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管理经验对东道主银行市场结构形成较大冲击,进而影响个体银行的经营风险乃至导致整个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本文从利润水平、收入结构和贷款的筛选水平三个方面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风险水平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利润水平对风险程度的影响水平显著。
最后,本文在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二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