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多采用乳酸钙结晶和硫酸酸解工艺提取乳酸,所得粗乳酸再经过多步碱化、絮凝、酸化、离子交换、活性炭脱色等工序处理得到高纯乳酸。工艺相对成熟,但是劳动强度较大,对环境污染严重,产品收率低,而且对发酵液中杂质的去除效果不好。如何提高提取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制备高品质的L-乳酸是如今乳酸行业研究的重点,本论文应用新兴的陶瓷膜分离技术对L-乳酸发酵液进行粗提取,代替原有工艺中的碱化与絮凝步骤,并对新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本文选用0.01μm孔径的陶瓷膜进行实验室规模的L-乳酸纯化提取,并与常规工艺进行比较,测定每步提取滤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和铁离子浓度的含量,同时测定滤液的热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陶瓷膜对氨基酸和蛋白质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对葡萄糖的过滤效果略差于原工艺中的加碱与絮凝两个步骤,对铁离子的去除能力几乎没有,而原工艺中的加碱步骤则可以有效的去除大部分的铁离子。但是经过离子交换后,滤液中的各个指标基本相当,不影响最终的乳酸成品。陶瓷膜工艺完全可以生产出热稳定性合格的L-乳酸。通过对陶瓷膜过滤条件的研究,确定了优化的过滤条件,即:陶瓷膜孔径0.01μm、各批次过滤前膜的初始清水通量为500 L·m-2·h-1(0.1 MPa压力下测定)以上,操作压力0.2 MPa、操作温度70℃以上。上述条件下过滤L-乳酸发酵液稳定膜通量可达250 L·m-2·h-1以上。通过对过滤过程阻力分析,得出L-乳酸发酵液过滤过程膜污染主要发生在过滤初期,污染类型主要为膜孔堵塞,堵孔阻力在总阻力中占70~80%,对膜通量的变化起着决定作用。陶瓷膜清洗较优的清洗步骤为:放空料液,清水洗净,用强碱清洗30min,再用清水冲洗至渗透液呈中性(pH试纸检测),强酸清洗15min,最后用清水再冲洗至渗透液呈中性即可。此时膜通量一般能恢复至700 L·m-2·h-1左右,且清洗效果的重复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