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质复相耐高温材料的碳化氮化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C质耐火材料在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有广泛应用,具有优良性能,如强度高、抗热震性好、耐磨损、耐侵蚀等。目前工业上生产的Si3N4结合SiC和Sialon结合SiC制品,普遍生产成本高、能耗大、工艺条件复杂、使用价格昂贵,因此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使用。本文以Si粉和SiC颗粒为原料,采用半干压法成型后,采用非专门氮化电窑在1400℃和1500℃下烧成,利用空气中N2气和埋焦炭颗粒条件下生成的CO气体,碳化氮化反应合成Si/β-SiC/Si2N2O/SiO2结合SiC质复相耐高温材料。采用XRD、SEM和EDS等测试方法测试了试样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微区成分,研究了复相材料的烧结性能、力学性能、抗热震性、抗冰晶石侵蚀和高炉渣侵蚀性与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关系。主要探讨了Si粉加入量和烧成温度对SiC质复相耐高温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SiC颗粒中加入10%50%的Si粉,成型后经1400℃和1500℃埋碳烧成,其主要物相是α-SiC、β-SiC、SiO2、Si2N2O和Si。在试样表面和断口可以发现大量针状SiC纤维生成,同时试样内部还有板片状Si2N2O和部分残余Si。研究发现随着Si粉加入量的增加,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先增加后降低,抗折强度也是先增加后降低,加入25%Si粉的试样具有最大的体积密度和最好的力学性能。1400℃烧成时,加入25%Si粉的试样的体积密度为2.45g/cm3,其抗折强度达96.85MPa。1500℃烧成时,加入25%Si粉试样的体积密度为2.34g/cm3,其抗折强度为83.90MPa。试样1400℃烧成比1500℃烧成时有更高的强度和体积密度,是由于1400℃烧成时试样中有较多的残余Si,实验表明残余Si的存在对提高试样的强度有帮助。在△T=1200℃下进行热震实验,研究得到Si粉加入量为25%左右时,试样具有最优的抗热震性能。相同实验条件下,1400℃烧成试样的热震后强度整体要优于1500℃烧成试样。加入25%Si粉的1400℃烧成试样热震后抗折强度保持率为71.01%达68.78MPa。分析认为试样中大量针状SiC纤维和板片状Si2N2O以及残余细小Si晶粒有助于提高试样的抗热震性。对试样进行冰晶石和高炉渣侵蚀,发现Si粉加入量达到25%后试样可以有较好的抗冰晶石和高炉渣侵蚀性能,侵蚀层厚度很薄,侵蚀层边缘会形状致密的保护层。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美食文化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有着多种多样的美食种类,而在这些美食种类之中,实际上又有着十分多样性的造型及制作工艺规范。事实上,中式面点,作为中
介绍了泥水平衡顶管的主要技术措施,针对关键环节控制点提出了控制措施,以期在长输管道顶管中加以推广应用。
本文论述了德、法、美、中四国的核电及核电发展概况,并对其各自最新核电政策进行了解读,最终归纳总结了各国核电发展对我国核电发展的启示及可借鉴点。
综合标准化作为一种方法,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综合地、成套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具有普适价值的。它最初被用于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它的理论与方法原则已被证明是可行的。通过我国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过程中强化行为疗法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有效措施。方法选择0AB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