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美双债危机的背景下,全球经济衰退,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自身的经济转变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城镇化速度加快,保障房建设和高铁建设加大,拉动了钢材需求的快速增长,钢铁产量也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2011年3月日本强震导致日本钢铁供给减少以及灾后重建的潜在需求。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62530万t,是日本的5.71倍,我国钢铁产业在全球钢铁业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钢铁是结合了上游铁矿石、中游钢铁制造业、下游房地产、造船及基础建设的纵向延伸的产业链,它可以带动整个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中日钢铁产业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后缓慢复苏,钢铁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我国钢铁产业必面临着愈发激化的国际竞争。那么现在我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与日本这个钢铁强国相比是否具有竞争力?对相关的产业是否起到了带动作用呢?通过分析我国钢铁产业产业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力在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钢铁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日本作为钢铁产业强国,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以产业链为分析视角研究中日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对中日钢铁产业链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找出我国与日本钢铁产业的差距,并学习日本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提高我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并促进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欧美双债危机背景下国内外的形势,提出了研究中日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意义所在。之后系统地分析了产业链的基本理论,明确了本文钢铁产业链研究对象,为下文的研究做好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比中日两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从钢铁产业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发展情况入手,来阐述中日两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通过竞争力指标的计算,如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中日两国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再次,详细分析中日钢铁产业产业链的上中游铁矿石资源及其进口量和钢材产量的比较和下游的供需状况及其原因,通过鞍钢和新日铁两个公司的案例和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来比较中日两国钢铁产业竞争力。最后,根据上述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到参考作用。论文采用比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中,活用数据,运用表格和图形、模型和比较分析,将我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与日本相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竞争力的对策。